说到重庆人的特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定是吃!不仅本地人爱吃,就连外地朋来重庆,好像就会不自觉变成吃货,外地朋友来重庆耍,除了火锅小面,还可以去试试重庆各地的非遗美食,吃味道,也吃文化。 那在重庆这个麻辣江湖,什么样的美食能够匹配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美誉?要想上榜,除了好吃之外,还要包括文化底蕴、能代表当地特色等要素,很多都是流传于民间数百年才熬出头的传统美食。 今天我们就来摆一摆,主城区那些被列为“非遗”的重庆美食。 九园包子 九园包子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 早在清光绪年间,内江富商郑贤源的家传私房菜一品点心,由于皮料、馅料与众不同,风味独特,受到食者好评。 后来郑氏技艺的传承人郑均林到重庆等地谋生,把一品点心制作技艺带到重庆,年郑均林在九园食店任厨时,以一品点心为基础创制了九园包子。 年在重庆城鱼市街(现在的较场口得意广场轻轨通风口前)开业初,九园包子不以个出售,而是以客出售,一客两个,甜咸各一,统称“九园包子”。 丘二馆炖鸡汤 丘二馆鸡汤风味独特,深受大众喜爱,是渝中区传承已久的特色美食之一,其炖鸡技法源自清宫御制铜炉炖鸡法,这种炖汤技法实际上在重庆地方传承已有年历史。 但重庆丘二馆创建于年。是由传人韩德称参加国民革命军,随蒋介石来到重庆,退伍后用积蓄在新生市场(现解放碑附近)开店经营秘制炖鸡汤,餐馆就是现在的丘二馆前身。 其秘制炖鸡汤,汤汁清澈油黄、鸡肉酥软滋糯、味美鲜香、营养丰富。“丘二馆炖鸡汤传统技艺”被重庆市列入重庆市非遗保护名录。 吴抄手 吴抄手在重庆知名度很高,从年至今已有67年了,吃过的人很多。 其皮薄肉多、鲜香无比的美味抄手以及众多特色美食俘虏了无数吃货的心。而且不是只卖抄手,还有特色菜品“怪味鸡”、“麻辣鸡”、“白砍鸡”。 巴将军原味火锅 重庆火锅品牌众多,但能入选重庆市非遗保护名录的屈指可数,这家“巴将军原味火锅”,始于清乾隆年间,其底料熬制技艺历经近三百余年传承,其底料熬制技艺始终不曾改变。 在食材上推崇“注重原产地调料、遵从原始工艺、精选原生态菜品”的原则,立志将重庆正宗老火锅带给天下的食客。 北泉水磨手工面 北泉水磨手工面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面条之一,被成为面中极品,起源于明朝晚期。 北泉水磨手工面最早是有人在北温泉飞泉坎上,开办了一个面坊,利用水力冲动飞轮磨出面粉,再用手工制成干面条以便食用,人称“水磨面”,因其在北温泉问世,因纤细如丝俗称北泉银丝面。 北泉手工面用一百多年酵母,取缙云山清泉配小麦第一、第二道特粉,经二十多小时天然发酵而成。所以面条呈现出晶莹光滑、中心空通、入口滑嫩的特点。 年,黄炎培先生吃过手工面后,随即赋诗云:“化好楼连益寿楼,琴庐磬室傍龙湫。农庄虽小饶清雅,香面条条韭叶抽。”年,周恩来总理来北碚时,吃过一小碗北泉面,赞不绝口。 目前依旧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方式,产量少、品质好,深受欢迎。 “蝶花牌”怪味胡豆 重庆的怪味胡豆发源于北碚。 蝶花牌”怪味胡豆于年全国首创,“香甜酥鲜美奇特,麻辣咸舒适爽口”以其卓越的品质畅销海内外四十余载盛誉不减。 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一书里写道:“北碚的怪味胡豆味道真怪:酥、脆、咸、甜、麻、辣。”在北碚这座富有灵气之韵的山水园林城区里,屹立着一家老字号食品生产企业--重庆缙云食品有限公司。“蝶花”老字号怪味胡豆,就是这里生产的。 随着现代人对食品的营养要求变化,改进后的产品,突出了低糖、口味适中、小颗粒酥松以及绿色环保的包装。重新面市以来。年、年连续获得两届春展会“消费者喜爱产品”称号。 现畅销全国各主要大城市。出口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及东南亚地区。 熊鸭子 “江北熊鸭”始于清宣统一年(年),当年,江北有个叫熊汉江的小商贩,常挑着担子在街头巷尾出售熏鸭。 年,曾取名“熊汉江烧鸭”,在陈家馆沙湾家庭作坊式生产,并到大阳沟一带销售。上世纪40年代,不少酒馆、餐厅都找到熊汉江订货。生意兴隆,就有很多商贩来仿制。 年,政府重视“熊鸭子”品牌,将其纳入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生产。公私合营后,合并到了江北区食品公司,“熊鸭子”也开始了规模化生产。 熊汉江制作的鸭子色泽金黄,肉质软嫩,爽口化渣。它最大的特点是仅用“炕”与“蒸”两道主要工序,使用的各种香料与中草药腌制更是当年熊汉江多次尝试方定下的更能提升鸭子药用价值的绿色配方,到如今是国家认定的绿色食品。 磁器口陈麻花 磁器口陈麻花制作传统技艺,是流传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由陈氏家族世代相承的传统麻花制作技艺。 据陈氏家谱,其先祖原居山西,世代以制作麻花为业。清朝康熙初年,因“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而进入巴渝,因其麻花材料地道,风味独特,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融入本地口味,成为当地一绝。 改革开放以后,陈氏麻花传统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陈昌银离开合川,来到主城区谋生。年代,陈昌银开始在主城区制作麻花,走街串巷以零售谋生。年开始,陈昌银定居沙坪坝磁器口古镇,开始在古镇制作和售卖麻花。如今,陈氏麻花已经是“重庆名点”“中华名小吃”“消费者信得过食品”“重庆老字号”。 民以食为天,传统美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庆现有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接近20%的与饮食有关,这其中有小吃佳肴、佐餐调料、名酒名茶等,体现了重庆独特的饮食文化,更体现了重庆人爱吃、会吃的特点。 对于老重庆人来说,这些美食是一种舌尖记忆,它反映着巴渝市井风情,蕴含着平民百姓人生的无穷乐趣,寄托着无限怀旧情思。 在这个快节奏的大时代,一口熟悉的味道,值得一辈子去守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