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国庆期间,一条重庆“公益骡”现身建筑工地驮运材料的视频,在抖音、视频号等传播平台爆红,视频中,几头骡子穿梭在“红墙小巷”里,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由龙湖集团、龙湖公益基金会着手打造的沙坪坝团结村重庆老旧小区公益改造现场,随着“公益骡”的爆红,龙湖公益基金会万年青计划重庆老旧小区改造的细节,也被一一挖掘了出来。

余万元打造团结坝全新社区公共空间

那么,是什么样的公益项目,需要用骡子驮运材料?又是什么样的项目,让龙湖集团这样不遗余力的想办法改造?于是记者联系了龙湖集团和沙坪坝团结村,让我们一探究竟。

据了解,团结坝社区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曾是原重庆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社区所在地,因为小区已经有50多年历史,社区存在道路狭窄、功能区混乱、形象不佳、绿化植被杂乱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整个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周围2公里范围内,目前常住居民3余户,余人,其中老年人占50%,根据前期调研,龙湖·重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组确定沙坪坝团结坝社区为年度的20个改造点位之一,实施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及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其中公共空间改造预计投资额万元,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预计投资额60万元。今年8月,龙湖公益启动了该小区的适老化改造,该项目将于10月上旬竣工投用。

根据设计,该小区的适老化改造主要以提高适老化水平为切入点,增设适合老年人及儿童的配套设施,将小区户外打造成一个集娱乐健身功能为一体的全新社区公共空间。

团结坝小区改造完成后

由于团结坝改造项目在一个山坡上,光是台阶就有多级,汽车根本开不上去。整个改造有着近多吨的混泥土材料、砖石等需要搬运。前几天,正在施工的重要阶段,施工队员们想起了曾经的“打工骡”,经过集体讨论和评估,最后决定把这群“百万网红”再次请出来,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特殊地形下,运用骡子运输材料

30多项人性化关怀设施,让小区温暖延续

“我们所涉及的改造小区,都是几十年的老社区。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不光是一个房子,更是一份记忆。”适老化改造项目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龙湖公益基金会对于老旧小区改造的,不仅仅是对房屋和院子的翻新。他们希望的是帮助所居住的人承载和传递那份居住的记忆,让老小区和老房屋的温暖得以延续。因此每一个改造的老小区和房屋,工作人员都要实地勘察后再设计,还会与住户们进行座谈,充分了解小区的历史,为了能更好的掌握他们的需求,针对性的开展改造。“我们希望每一处改造都是结合小区的地形,文化和业主们的需求的焕新。”

在重庆合川的名人丽都小区,作为今年重庆首个完成适老化改造的小区,院落中间两颗承载着居民回忆的黄桷树被保留下来,并围绕着大树设置了环形木制座椅和风雨廊等设施。秋日时分,老街坊们坐在老树下,磕着葵花讲起了新故事。

改造后的合川名人丽都小区

针对团结坝社区,设计师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团结坝社区的地貌特点,保留了原有在山坡顶的两个场地,并结合老年人的各类需求,针对性的设置康养跑道、静心疗养区、康体健身区等分区,并在林下康养区的基础上增设儿童活动、休闲社交以及富氧健身三大功能;改造后的社区将切实提高小区居民居住品质,极大提升老年人社区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及幸福感,助力“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

当然场地分区的设计只是适老化改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整个改造中针对老年人的需求特点,设计师们的细节考量。据介绍,在团结坝社区广场改造中,涉及约34项人性化关怀设施,包括道路无障碍、照明、休闲座椅、健身设施等等。

“以前广场的地面是透水砖,容易滋生杂草。改造后的地面,我们选择浸水后也能防滑的材料,而且更加耐磨。“小区改造设计人员告诉记者,针对老年人出行不便的情况,小区广场改造好后,台阶将增加防滑条,同时设置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坡道增加拉槽。就连台阶宽度上,他们也考虑到老年人需要搀扶,所以特别进行了加宽,这样完全可以供两人搀扶通过。

团结坝小区的地面改造

过去夜间因为灯光照明等问题,老年人为了安全很少外出活动。本次改造,设计师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选择了避免直射的灯光,灯光亮度也经过测试,保证照明充足而又不产生浓重阴影和眩光。同时在道路两侧的地上,还安装了伴随灯带,这样夜间出行难题也解决了。

一把座椅的“小机关”,藏着公益的用心

当然不光是硬件上的设计用心,在重庆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中,龙湖公益基金会的设计师们还有着很多满足居民需求的“小细节”。

“我们在设计时会自己去实地体验,看看到底舒不舒服,有时候我甚至会让我爸妈也一起加入,或者请教社区的老人,我觉得设计要要真正的适合他们的需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以社区的座椅为例,里面就有着很多的小心思。

重庆气候湿润,考虑到冬季老年人,老小区的座椅选择了耐潮的木制座椅,这样坐起来较暖和,座椅设计有靠背,靠背倾斜角度度,托住人体脊柱减少劳累。

改造后的木制座椅,更适合老年人使用

很多社区空间较大,他们就选用了围合式设计。这样的设计,中间的休息空间大,老人腿脚不变,能方便轮椅进出。对于社区大妈大爷聊天时,雨伞、水杯放置,甚至是孩子的看护,电子产品充电等等细节问题,这个座椅也都考虑到了。

记者见到,座椅上设置有扶手,方便老人起身和坐下;扶手处还设计有水杯凹槽,方便人们将水杯放入凹槽避免打翻;旁边还有拐杖凹槽,便于固定拐杖;座椅的后背一边还有看护儿童攀爬台,这个攀爬台比较高和宽,老年人带孩子,不担心孩子攀爬翻滚出座椅;座椅旁还有户外插座,方便老人手机、耳机等电子产品充电;椅子的两端还有置物台,方便居民随手搁置东西。

“我们的改造也是在不断迭代,听取了大家的反馈,然后不断更新。”以正在改造的团结坝广场为例,本次设计师在改造中增加了此前其他地方没有的新细节-----置物架,以方便居民放置东西。一个小小置物架包括衣帽挂钩,可以临时放置衣服、包包、帽子等物品;置物托盘,便于放置水杯等物品;环形卡扣,方便居民临时可收纳雨伞、拐杖等物品,这些小细节的设计,看似普通,却显得很温暖,藏着对于小区居民们的真正关心。

“因城施策”,龙湖公益惠及更多群体

从合川名人丽都小区,到团结坝社区,在到大渡口东正社区、渝北区工农社区……

去年12月份,龙湖公益基金会宣布5年内向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捐赠2亿元,支持重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乡村振兴。其中,1.6亿元将用于支持渝中区、渝北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两江新区、巴南区、九龙坡区、合川区等区县老旧小区的社区公共空间改造及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在龙湖集团持续的公益助力下,更多的老街巷、老广场焕发了新生,有了新故事。更多的老居民住上了更安全和方便的家中,家的记忆被延续。

“让许多人生有一瞬间点亮一下、让许多空间有一瞬间美好一点”年,龙湖公益基金会成立,除了在重庆,龙湖的适老化改在还在全国更多地方进行着,并不断总结,探索着公益化改造的新模式。

在福建省晋江陈埭镇四境社区,过去因为基础设施缺乏,老人们考虑外出到时间和安全,觉得“出门不如在家里继续待着好”。上个月由龙湖公益基金会出资,通过与政府配合,将镇上的废弃用地,改建成一座小型适老化社区公园。因为这座公园的建成,附近的很多老人养成早晚去公园散步、活动的习惯。“在一些适老化专项财政难以覆盖的乡镇,可以通过适度引入社会公益资金,完成一些规模体量相对较小,形式较为灵活的社区适老化公园建设。”陈埭镇这座适老化公园的成功投用,也为国内很多城镇解决“适老之困”,提供了一套来自龙湖的新样本。

晋江陈埭镇四境社区改造项目

在江西赣州,适老化改造走进室内。小夜灯,座便器,防滑垫….20余项改造内容,工作人员会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选择需要的改造项目和设施。做到‘一户一策’,为老人量身定制专属改造方案。

在上海,龙湖公益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号召,首批投入资金万元,落地包括闵行区新虹街道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社区关爱基金,以及松江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等项目。

在长沙,广夏新苑的白色罗马亭,曾今是小区的打卡点。20多年的风吹雨淋,亭子破旧。经过龙湖公益基金会适老化改造,亭子被修葺一新,还新装了康养设施,栽种上了灌木瓜果。“仿佛回到了20多年第一次见到时的场景。那个小花园变年轻了!”

长沙广夏新苑A栋的小花园被焕新

“因城施策”“一户一表”,这是龙湖适老化改造的策略,让更多的老小区得到焕新,让更多老房子的故事能延续。截至目前,龙湖公益基金会划已在重庆、成都、上海、苏州、赣州、兰州、晋江、长沙、烟台、青岛、沈阳、长春等14座城市落地,累计为超2.5万位老人带来身边的“小确幸”。龙湖公益基金会承诺投入1.9亿元,助力百个社区焕新,惠及十万居民受益。

未来,龙湖还将进一步加大公益事业的投入,激活更多公益力量,让公益贯穿“生命周期”、惠及更多群体。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