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6月2日,合川区生态环境局召开年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通报了合川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和“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十三五”期间,合川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两山论”,践行“两化路”,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凝心聚力、挂图作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三江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设定的21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既是合川区坚决担起上游责任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川渝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我区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过程资源化利用和末端安全处置,推动城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意义重大。

根据生态环境部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共设立44个指标。

到年底,初步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到年底,基本形成协同高效的固体废物综合低碳管理体系,固体废物分类全面实施,技术可靠、环保达标、处置有序、结构合理、功能高效的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基本健全;到年底,全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固体废物现代化、低碳化治理理念在各行业全面落实,“无废城市”理念深入贯彻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区人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形成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合川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召开“无废城市”建设全区动员大会,制订了《合川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聚焦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污水污泥等六大废物来源,创新构建“1+4+5+N”建设工作体系,突出六个方面重点举措,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工业方面

推进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引导绿色工厂建设与企业循环化改造,促进工业固废源头减量;推进矿山绿色开采和生态修复,实现“废弃矿山”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变,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全面提升。

农业方面

通过推进畜禽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四大工作体系,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生活方面

引导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促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推进“限塑令”,限制或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减少白色污染。

风险防控方面

加快补齐辖区内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市政污泥等处置利用设施短板,实现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90%以上,防止涉固体废物污染事件的发生。

能力保障方面

依托现有“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固体废物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固体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开展垃圾焚烧厂,餐厨(厨余)垃圾处置等基础建设及收运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推动快递包装废弃物污染防治、塑料制品质量监督专项执法、危险废物三年专项行动等,全面营造高压严管态势。

公众参与方面

大力宣传“无废文化”,推广“无废生活”新时尚,营造共建“无废城市”氛围;深入开展“无废机关”“医院”“无废社区”等“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无废城市”建设中来。

了解多一点

“1+4+5+N”建设工作体系

“1”是指一套固体废物智慧管理平台。依托“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固体废物智慧管理平台,动态调度工业源固体废物的产生、转移、贮存、处置全过程情况,提升管理部门的管理、决策等综合能力。

“4”指四大亮点模式推动全域“减废、用废、治废、管废”。打造“以废限入、循环改造、绿色矿山”促进工业源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趋零增长模式,“种养结合、高效还田、四化利用”促进农业源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模式,“源头分类、分质分流、协同处理”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趋零填埋模式,“收贮创新、全量收处、以智管废”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模式。

“5”指五大保障体系护航“无废城市”建设。依托制度、技术、市场、工程、监管五大体系,发挥政策引领,加强固体废物监管执法、深化社会监督。

“N”指N个“无废城市细胞”,全区共建“无废城市细胞”。推进无废理念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推动全社会无废理念入脑入心入行,不断提高“无废城市”全民共建意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