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5日,朝鲜战争全面爆发;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赴朝作战的第一枪……71年前的那一个个沉沉黑夜,有一群勇士雄赳赳、气昂昂,肩负着同一个使命——把敌人赶回老家去,守住中朝“三八线”。 回望峥嵘岁月,现年95岁的老兵赵克顺感慨万千,重温往昔硝烟,这名“90”后老兵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重回心中的“云山城”。 壮丁队伍中的带头大哥 年3月20日,赵克顺出生在温岭大路庄赵家里一贫困家庭。父亲赵龙王是个渔夫,常年在下山隔海(今属石塘镇)讨海,与母相依为命的赵克顺打小就没见过父亲几次面。 在赵克顺印象里,父亲赵龙王只是个被生活压迫才远离尘嚣、奔赴大海的普通人。直到年“温岭惨案”的出现,他才知道绰号“地壳”的共产党联络员就是自己的父亲,而那一年,父亲在递送情报过程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暗杀。正是因为父亲的牺牲,赵克顺连同自己的胞弟都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赵克顺回忆道,为了养活他和弟弟,手无缚鸡之力的母亲只能去讨饭。“那时,国民党反动派还时不时地到我家骚扰,即便全家人都住进了五六平方的茅场屋也不放过。” 年,21岁的赵克顺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椎骨之难”。是年,为应付前方战事,温岭国民政府大肆强拉壮丁,本有嫌隙的赵克顺很快被盯上,并在各式恫吓下从了军。 从浙江一路辗转到晋冀鲁豫,赵克顺一直以走马卒的身份横穿各个战场。“国民党军太狠了,对我们这些由壮丁组成的队伍压根不当人看的。”深受其害的他,慢慢对解放军有了认识,并逐渐成长为壮丁队伍里的“带头大哥”。 赵克顺回忆,他所在的队伍里有壮丁二十来个,大家年龄都小。“我相对岁数大,他们就都听我的。”是年11月,石家庄战役打响,身为石家庄国民党守军之一的赵克顺发现自己的机会来了。“在一次小战中,我带上壮丁队伍主动投靠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并为野战军提供了有关元氏县城据点的情报。” 解放战争中的“勇敢者” 石家庄战役让赵克顺脱离了苦海,但也是在这场战争中,他的小腿中了弹,至今伤口仍在。他说:“当时解放军让我回家,我不愿意,解放军见我意志坚定,又考虑到我有战场经验,就把我留下来了。” 为了确信能留在解放军队伍,赵克顺不光改成了现名(寓意解放战争攻城克敌事事皆顺),还把自己的实际年龄少说了两岁,他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保险”。“当时很多年龄稍大的,都被劝返回家了。”就这样,在伤愈之后的年,赵克顺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的一员。而这支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百战雄狮”39军的前身,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的主力。 是年4月,赵克顺参加了为期四个月的新式整军和练兵。在这里他参加了夜校,并以优异成绩获得部队首长肯定,成为一名通讯员,一当就是整个军旅生涯。赵克顺的女儿赵金花介绍,父亲学习能力很强,在那个电报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里,他常常身先士卒,在枪林弹雨中递送军情。“父亲他常常笑着跟我说,子弹在耳边飞过,在头顶掠过,那感觉是很不错的。” 就这样,赵克顺从散兵游勇成长为刚毅的革命战士,并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见证了解放锦州、沈阳、天津等重要历史时刻。 在解放天津的作战中,一次,敌人把通讯设备给切断了,为了让指挥部的指令传达到一线,赵克顺一路翻越禁区,险象环生。赵克顺女婿林冬青介绍,当时他通过的地方尸体堆积如山,后来实在没路可走了,他就只能踩着尸体匍匐向前递送指令。他也因此被战友们赞为“拿着笔杆子的勇敢者”。 抗美援朝中的“牛犊子” 年,39军的战事基本结束,并从广西等南境北上集结。1月入湖南,3月进河南,7月赴辽宁,并于同年10月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作为首批入朝作战的6个军之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可令赵克顺不曾想到的是,仅仅入朝几日,就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遭遇,开启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紧随其后的就是著名的云山之战。赵克顺说,当时大家都还以为是跟南朝鲜的部队打,却不料敌人主力中途换防成了号称“年从未吃过败仗”的美国王牌部队、美国陆军的“天之骄子”——美骑一师。 “部队开进朝鲜,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朝鲜姑娘,她们长得矮、胖墩墩的;偶遇的朝鲜男子,也长得矮、黑乎乎的。所以当我们先前得知云山防务是南朝鲜军第一师时,压根没有多少心理压力。却不想,打到了最后才发现对方早已把主力换成美骑一师了。” 作为通讯兵,赵克顺深知抗美援朝战争与解放战争大有不同,可不管炮火再怎么猛烈,总归是事在人为。“只要胆子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美军就会成为‘纸老虎’。” 许多抱有像赵克顺这样心态的志愿军战士,在敌人炮火猛烈程度超我军10倍的现实状况下,依旧以牛犊强势之信念不断向前冲锋,最终突破了美军的防线。“也是这一仗,我们打出了经验,最后重创美骑一师第八团、第五团。” 期间,赵克顺作战英勇,几度负伤,并亲历近20名战友一个个离去。而后,赵克顺跟随部队一路南下,占平壤、克汉城,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大部分战役,直到停战前返回国内。 年12月,27岁的赵克顺复员回家。在往后的岁月里,在诸多的战斗记忆中,他最心心念念的就是云山之战。他说:“云山城里有战友在啊!可惜我这辈子都不能再去看看了。” 通讯员:蔡宇柔 来源:温岭市委老干部局 往期回顾 ?增强消防意识,提高消防技能丨市委老干部局开展消防演练活动 ?红色银地图,开启椒江“垦荒之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