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第期总第期 年10月26日,“看中国·重庆行”系列活动随着“看中国”十周年国际学术论坛的圆满落幕而顺利收官。该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及会林文化基金主办,西南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活动自10月9日正式启动,由年“看中国·重庆行”启动仪式、纪录片摄制、展映仪式、“看中国”十周年国际论坛研讨会以及“看中国”十周年图片展五个主要部分构成。 启动仪式鼓舞人心深入乡村开启旅程 10月9日上午,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在学校东方红会议厅举行启动仪式。 学校党委副书记安春元在致辞中回溯了“看中国”项目从年落户重庆和西南大学以来的精彩历程,认为该项目用影像架起了中外青年的友谊之桥,希望外方青年导演们能在学校志愿者的协助下,更好地用镜头阐释“农事·农家·农人”的年度主题,传播重庆文化、展现中国魅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峰教授发表致辞,预祝年度“看中国·重庆行”取得圆满成功。 ▲学校党委副书记安春元致辞 现场领导为外国青年导演授旗,学校国际学院博士研究生PabloGiustetto等作为外国青年导演代表接旗。巴西圣保罗大学的AntaklyDeMelloCecilia教授以视频连线方式同现场嘉宾进行了亲切交流,表示自己将全程参与指导十位外国青年导演的创作。 ▲授旗仪式 在之后的17天里,来自阿根廷、马达加斯加、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十位外国导演与学校志愿者一起,分别前往重庆北碚、秀山、石柱、合川、万州、开州、巫溪、巫山八个区县,围绕“农事·农家·农人”的年度主题,拍摄完成了十部纪录短片,以他们的视角讲述中国的乡村故事,记录中国农人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 “看中国·重庆行”展映仪式顺利举行 10月24日晚,“看中国·重庆行”展映仪式顺利举行。 展映仪式上依次放映了活动纪录片《秋觅三农》,以及10位外国青年导演摄制的《天路之路》《苦尽柑来》《渡娘道》《本草堂》《秀山迢递》《归乡儿郎》《龙根》《荷波》《除却巫山不是云》《寻蜜》10部纪录片。这些纪录片风格迥异,描绘了山城重庆“农事·农家·农人”的风景以及中国乡村蜕变的故事。 ▲展映仪式现场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AntaklyDeMelloCecilia教授作为本年度“看中国·重庆行”的外方指导老师,对影片进行了线上点评,她表示,这些纪录片让她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与变化,看到了在乡村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乡村英雄,更读懂了中国土地的故事。 ▲外方指导教师线上点评 ▲展映仪式现场合照 学术论坛全球联动共话三极文化之旅 10月25日,“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盛大召开。来自阿根廷、意大利、英国、法国、塞尔维亚等12个海外国家的外方专家学者以及中方学者代表参与论坛研讨。 论坛开幕式上,学校党委书记李旭锋发表致辞,他表示“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活动新颖独特,意义重大,通过外国青年电影人的独特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文化,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强了中外青年之间的跨文化沟通、交流与合作。受疫情影响,国内外专家在“线上+线下”相聚,在通达全球的网络空间里,共同讲述我们心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的梦想与热爱。 ▲学校党委书记李旭锋致辞 “看中国”项目创始人黄会林在致辞中回忆了“第三极文化”理念的提出和“看中国”项目的诞生,并宣布论坛开幕。“看中国”的记录短片已经探索了一条依托高校、依托青年的对外宣传路线,开创了一条跨学科、跨学界的协同式影视教学模式。 ▲“看中国”项目创始人黄会林致辞 论坛分为主论坛以及三场分论坛,国内外学者以“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第三极文化”为重点研讨内容展开了充分的分享与交流,以宽阔的视野、深度的思考对“看中国”项目十年来积累的成果进行学术化、学理化的总结。 本次论坛通过Zoom、哔哩哔哩、腾讯会议三大直播平台进行了直播,搭建了论坛的云上空间,拓展了“看中国”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为下一个崭新的十年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来源:西影力网络文化工作坊 原标题:《外国青年“看中国”,见证乡村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