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10月24日晚,“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展映仪式在北碚海宇温泉大酒店举行,10名外国青年导演通过10部影片,用自己的视角诠释了他们眼中的中国农事、农家与农人。

展映仪式现场西南大学供图

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展映仪式现场放映的活动纪录片《秋觅三农》记录了在过去的17天里,来自阿根廷、马达加斯加、哈萨克斯坦、加纳、喀麦隆、尼日利亚和厄立特里亚的10位外国导演和中方志愿者一起,分别前往重庆北碚、秀山、石柱、合川、万州、开州、巫溪、巫山八个区县,深入田间地头,讲述中国土地和农人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

放映结束后,展映仪式现场为来自喀麦隆、阿根廷、巴基斯坦、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等国的10名外国青年导演颁发了纪念证书。他们在拍摄旅途中,努力克服语言、路况、天气、地理环境等困难,用自己的视角诠释他们眼中的中国农事、农家与农人,10部影片为“看中国重庆行”活动提交了精彩答卷。

仪式现场西南大学供图

本次“看中国重庆行”的10部影片分别是:《天路之路》《苦尽柑来》《渡娘道》《本草堂》《秀山迢递》《归乡儿郎》《龙根》《荷波》《除却巫山不是云》《寻蜜》。这些纪录短片风格迥异,以多样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镜语方式描绘山城重庆“农事农家农人”的风景,让更多人看到新时代中国乡村脱贫攻坚,发生蜕变的故事。

“我在讲述一位中国农村青年,无私地建设家乡的故事。”来自喀麦隆的平安(AWUISAACOBEN),是影片《荷波》的导演,他的故事中记录了重庆首位“民间河长”何波每天的工作与愿景。平安说,他自己是热爱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对何波的奉献精神很有共鸣,“希望世界各地的青年在看完纪录片后可以对中国青年有不一样的看法。”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一项中国文化体验项目,创办于年。项目旨在通过外国青年电影人视角拍摄中国文化纪录短片,从而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强中外青年之间跨文化沟通、交流与合作。

公益多一点

粮食来之不易,意识从小树立。制止餐饮浪费,学校要做好引导,让孩子从小对节俭意识有所体会。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周小平

原标题:《10位外国青年导演,在重庆17天都看到了什么?》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