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提醒:点击上面免费订阅

数十万考研人在这里奋斗

全国最大/升学率最高的历史学考研微平台

考研倒计时97天

目录

1.北京联合大学

2.长江大学

3.安庆师范大学

4.江汉大学

5.中央民族大学(/)

6.兰州大学(/)

7.江苏师范大学

8.中南民族大学

9.温州大学

10.安徽财经大学

11.苏州科技大学

12.赣南师范大学

13.广西师范大学

14.西北师范大学

15.山东大学(/)

16.福建师范大学

17.安徽师范大学

18.西南大学()

19.杭州师范大学

20.安徽师范大学

21.河南师范大学

22.淮北师范大学

23.华中科技大学(/)

24.延安大学

25.广州大学

26.南京师范大学()

27.华侨大学

28.宁波大学

29.齐齐哈尔大学

30.上海大学()

31.清华大学(/)

32.延边大学()

33.安徽财经大学

34.安徽大学()

35.曲阜师范大学

36.西华师范大学

37.四川大学(、)

38.四川师范大学

39.上海交通大学(、)

1

北京联合大学

考试大纲

年中国史()中国通史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观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语句通顺。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考查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约60%,中国近现代史约40%。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问答题6小题,每小题20分,共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分

  (三)考查内容

  全部考察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史前时代——)、中国近现代史(——)两大部分。

1.中国古代史

史前时期: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及主要文化遗存、氏族公社的阶段及特征、古史传说中的人物。

夏商周时期:早期华夏文明的争论、夏文化遗存、商朝的遗存、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的社会结构、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改革、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成就及评价。

秦朝——东汉:秦朝的历史人物评价、秦朝的历史遗存(考古发掘)、秦朝统一的历史评价、楚汉战争、西汉一代的同姓诸侯王问题、异姓诸侯王问题、文景之治、汉武帝的政治策略、昭宣中兴、汉朝的民族关系、王莽代汉的历史评价、光武中兴、党锢之祸、鸿都门学、太学、东汉的田庄经济、汉朝的统治思想及变化脉络。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局面的成因及评价、三国重点历史人物的评价、西晋的政治情况、东晋南迁后的统治政策内容及评价、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评价、北魏的改革及评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社会思想(玄学)。

隋唐:三省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书门下体制的建立及其特点;关陇集团与山东豪杰;开元、天宝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安史之乱和安史乱后的政治军事形势;均田制与租庸调法;两税法的实行及其意义;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五代的更替。

辽宋夏金元:北宋社会阶级结构;北宋政府的赋役制度;祖宗之法与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与元丰官制改革;宋代的社会文化;宋学的两个主要学派;两宋先后与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和战与盟约;宋金时期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及纸币发行;辽和西夏的政治经济;南宋的建立及其与金的和战;金朝统治下的北部中国。

明: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开国制度与明初政治;明中期政治、经济与社会变化;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农民战争;明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清:清兵入关及迁都北京、汉族人民的抗清斗争(江南的抗清斗争);清朝对边疆各地的用兵和疆域的奠定;清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制度及其政治措施;嘉、道中衰和各族人民的起义。

2.中国近现代史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边疆危机与清政府的应对,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割占领土与划分势力范围。

近代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湘淮军与督抚势力的崛起,义和团运动。

西学传播、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

民初政党与政治;国民党统一全国的过程;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基本过程与历史意义。国民政府执政时期的内政、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统治制度建设。

国共两次合作的形成与影响。

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重要会议,及取得的一系列理论成就。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双方以及社会各界的抗日斗争。

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在建国方略上的较量和军事上的较量。

以往北京联合大学虽然只招专门史学生,但历史学真题似乎包含世界史内容。

年北京联合大学真题

2

长江大学

去年招生目录

3

安庆师范大学

具体招生情况,直接查看第20个信息

4

江汉大学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5

中央民族大学

6

兰州大学

7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年硕士生招生目录

优惠政策

1.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原、高校全日制近三届本科毕业生、接收的普通类推免生第一学年直接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

2.学院为新入学的研究生提供不少于元的科研立项资助。

3.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发表SCD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论文、参加各类大赛获奖、考取博士研究生等,学院给予奖励。

1.联系人:颜老师

2.联系-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年7月12日

中国通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上、中、下),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年版;《中国近代史》(第四次修订),李侃,中华书局,年版;《中国现代史》(上、下),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世界史参考书目: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下卷),《世界史·近代史编》(上下卷),《世界史·现代史编》(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

8

中南民族大学

年历史学招生目录

年中南民族大学历史学招生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学科基础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中国史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中国史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国通史及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本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中国古代史(含历史文献学)约50%中国近现代史约30%世界近现代史约20%

四、考查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含历史文献学)

一、先秦时期(一)石器时代与传说时代

旧、新石器时代及其文化特征;北粟南稻及其起源;早期的原始聚落;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禅让制;传说的历史学意义。

(二)夏商西周1.夏朝文献记载中的夏朝;考古探索中的夏文化;王权世袭制的确立;二里头文化;“九州”;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2.商朝商的起源与建国;盘庚迁殷;武丁中兴;“百辟”;“五服”;青铜冶铸;甲骨文。

3.西周周的起源与建国;周公制礼作乐;封邦建国;宗法制度;厉王弭谤;国人暴动;宣王中兴;平王东迁;井田制。

(三)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列国争霸;管仲改革;弭兵之会;三桓专鲁;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铁器、牛耕与耕地拓殖;“履亩而税”;儒道学派;“六艺”。

2、战国李悝变法;吴起变化;商鞅变法;合纵连横;郡县制度;上计制度;金属货币的出现;都江堰与郑国渠;华夏族共同体的扩大;百家争鸣;《左传》与《国语》。

二、秦汉时期(一)秦朝秦统一的条件和意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封禅;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焚坑事件;楚汉战争;秦朝的历史地位。

(二)西汉“汉承秦制”;黄老政治;郡国并行;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体制的措施;“独尊儒术”;董仲舒;太学;经今古文之争;西汉的赋役制度与财经政策;巫蛊之祸;《轮台罪己诏》;昭宣中兴;限田限奴;易姓受命思潮;王莽托古改制;张骞凿空;丝绸之路;《史记》与《汉书》;乐府诗;秦汉简帛。

(三)东汉汉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事归台阁”;度田令;征辟制;谶纬;外戚宦官专权;清议;党锢事件;太平道与黄巾起义;庄园经济;《四民月令》;建安文学。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三国官渡之战;《隆中对》;赤壁之战;“唯才是举”;九品官人法;曹魏屯田制;租调制;诸葛亮治蜀;南中平叛;山越。

(二)西晋司马氏代魏;八王之乱;占田制;荫客制;户调式;五胡内迁;《徙戎论》;流民起义;永嘉之乱;魏晋玄学;魏晋风度。(三)十六国十六国;胡汉分治;苻坚;

(四)东晋“王与马共天下”;门阀政治;“侨姓”与“吴姓”;“侨置”和“土断”;桓温北伐;北府兵;淝水之战。

(五)南朝“六朝”;元嘉之治;“寒人典掌机要”;典签;“检籍”与唐寓之反齐;侯景之乱;士族的衰落;东晋南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儒道佛的关系;法显与《佛国记》;山水诗与田园诗;王羲之;祖冲之。

(六)北朝北魏;宗主督护制;六镇;太和改制;“九品混通”;均田制;寺院经济;河阴之变;河清改制;关陇集团;《六条诏书》;府兵制;周武帝毁佛;三大石窟;北朝碑铭;《齐民要术》;《水经注》。四、隋唐五代时期

(一)隋朝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大运河的开凿;三征高丽;瓦岗军;江都兵变;隋朝的历史地位。

(二)唐朝李唐建国;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周革命;开元之治;政事堂;“五花判事”;唐代的“道”;《唐律疏议》;“三司推事”;隋唐科举制度;神策军;节度使;安史之乱;河朔三镇;元和中兴;永贞革新;甘露之变;牛李党争;大中之治;黄巢起义;朱温代唐;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刘晏的经济改革;两税法;坊市制度;柜坊和飞钱;草市;唐代的“钱荒”;《姓氏录》与士庶合流;乡里制;羁縻府州;唐蕃会盟;渤海国;遣唐使;隋唐佛教的宗派;玄奘与《大唐西域记》;《五经正义》;道统说与复性说;《史通》与《通典》;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变文与传奇;僧一行与孙思邈;敦煌与吐鲁番文书。

(三)五代十国五代更迭;十国分立;幽云十六州;周世宗改革;圩田。五、宋辽夏金元时期

(一)两宋陈桥兵变;宋代的“路”;磨勘制度;《宋刑统》与《洗冤录》;宋辽澶渊之盟;宋夏庆历之盟;更戍法;厢军与乡兵;庆历新政;熙宁变法;元祐更化;哲宗绍述;花石纲;宋金海上之盟;靖康之难;南宋中兴四将的抗金活动;宋金绍兴和议;采石之捷;宋金隆兴和议;庆元党禁;开禧北伐;宋金嘉定和议;端平入洛;元灭南宋;五等户;和买与和籴;盐钞;买扑;经总制钱;宋代农业生产的新发展;北宋五大名窑;宋代的“商业革命”;交子;市镇的勃兴;经济中心南移;市舶司;宋代社会阶层的流动;宋代书院;荆公新学;理学的五大流派;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资治通鉴》;《文献通考》;金石学;话本和南戏;勾栏瓦舍;三大发明及其影响;水运仪象台;《梦溪笔谈》;金元四大家;全真教。

(二)辽朝契丹的兴起与建国;西辽;斡鲁朵;投下军州;四时捺钵;北面官与南面官;契丹文。

(三)西夏党项的兴起与建国;西夏文;黑水城文献。

(四)金朝女真的兴起与建国;勃极烈制度;猛安谋克制;行台制度;天眷官制;世宗之治;蒙古灭金;牛头地;女真文。

(五)元朝蒙古的兴起与建国;蒙古的西征;四大汗国;怯薛;达鲁花赤;札鲁忽赤;四等人制;“汉法”的推行;行省制度;站赤制度;宣政院;南坡之变;天历之变;元末反元起义;北元;王祯《农书》;元代的棉纺织业;诸色户计;斡脱钱;元代的“钞法”;元代大运河;延祐经理;《马可?波罗行记》;海上丝绸之路;杂居与散曲;《授时历》。

六、明清时期(一)明朝

明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三司;三法司;科道;卫所制度;里甲制度;胡蓝之狱;《大明律》与《大诰》;厂卫制度;靖难之役;内阁;票拟;仁宣之治;土木之变;南宫复辟;大礼议;庚戌之变;万历新政;东林党;阉党;复社;明末三案;“攘外必先安内”;明初恢复经济的措施;“黄册”与“鱼鳞图册”;“本色”与“折色”;“里甲正役”与“杂泛”;开中法;明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机户”与“机工”;一条鞭法;“三饷”;明末大起义;南明政权;“九边”;奴儿干都司;土司制度;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嘉靖倭患;隆庆开关;耶稣会士来华;早期的“西学东渐”;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市民文学;四大科学著作;《崇祯历书》;明长城;北京紫禁城。

(二)清朝(年前)后金的建立;萨尔浒之战;清军入关;八旗制度;绿营兵;议政王大臣会议;总督和巡抚;分守道与分巡道;秘密建储制;军机处;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平定张格尔叛乱;土尔扈特东归;金瓶掣签制;改土归流;川楚白莲教起义;“圈地”与“投充”;清初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摊丁入地;永佃制;康雍乾盛世;清中期人口急剧增长;洪亮吉的人口理论;开豁贱籍;保甲制;乡族组织;《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闭关政策;马戛尔尼使华;广东十三行;明末清初三先生;博学鸿词科;文字狱;《四库全书》;乾嘉考据学;吴派和皖派;史考三书;《文史通义》;明清档案。

9

温州大学

10

安徽财经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

(按二级学科招生)

备注:1.招生目录中招生专业前加“▲”的,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加“★”为校级重点学科。

2.更多招生信息请登录网站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