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县融媒体中心以建党周年为契机,推出《三台革命军人口述历史》系列短视频。通过历代革命军人的口述,集中展现在党的领导下,三台儿女奋不顾身抗击外敌、从戎戍边、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并从中汲取“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信心和力量,奋力加快推动三台高质量发展。今天刊播老战士李翠保的故事。 李翠保(.10-)山西省长治市南垂村人。年10月参军,年6月入党。先后任太行三分区42团四连通信员、太行二分区团团部警卫员,参加解放临汾、太原等战役。年4月,任61军补训师二团三连排长。年10月以后,任川北军区警卫三连连长、遂宁军分区三台警卫营三连连长、射洪县武装部副部长。年2月任绵阳市第一绵纺织厂副厂长。年1月离休。李翠保口述资料:我叫李翠保,山西长治南垂人,今年92岁。我童年放过羊,后来务农、当学徒工。我年参军,在太行三分区四十二团四连部当通信员。年入党,入党介绍人王金生。参加了解放临汾、太原等战役。在部队,我担任过连部通信员,团部警卫员,六十一军补训师二团三连排长,川北军区警卫三连连长,遂宁军分区三台警卫营三连连长,川北军区基干二团炮兵连连长,射洪县柳树区武装部长,射洪县武装部副部长,绵阳地区木材公司军管主任。年2月,我调到三台工作,任绵阳第一纺织厂副厂长。年离休至今。我参军的时候,家乡解放了,敲锣打鼓欢送我们入伍,党和政府还给我们家送了粮食。刚参军的时候,不知道这支部队是干什么的。进入部队后,知道了这是人民的军队,我们都是子弟兵,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打仗,解放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要解放全中国。部队组建后,就开拔河南。我第一次上战场就在河南。虽然是第一次打仗,但我不害怕。后来又转回山西太原打仗。南下翻秦岭的时候,吃不饱,鞋子都走烂了。当兵走后,就没跟家人联系了。直到50年代,才和老家取得联系。64年,我母亲就去世了。我有四个子女,三女一儿。我有一个孙女在三台县乡镇锻炼。前排:赵俊(团参谋长,左一)、冉光华(团团长,左二)后排:李翠保(警卫员,左一)李建生口述资料:我爸老家在山西省长治市南垂村,南垂村位于长治市郊区。他小时候在农村放羊,大一点在长治铁工厂当学徒。当兵的时候,有母亲,1个姐姐、2个兄弟、1个妹妹。爷爷在山西太原煤矿做工,出了事故,很早就去世了。家里就我奶奶一人带着他们五个孩子。他参军的时候,是在上党战役后,王金生(42团四连指导员)的部队解放了他们村,就招他参军。当时他才十多岁,王金生见他还小,就留在身边当通信员。他们这批新兵叫“胜利兵”,意思是抗战刚胜利当的兵。这批新兵主要来自襄阳、潞城,组成的团就叫“襄潞团”。我爸就在“襄潞团”。还有一个团叫“长治团”,主要来自上党地区。我印象很深的事,是他讲的“胡萝卜”故事。小时候,一到胡萝卜上市,他就让我们多吃胡萝卜。问他为什么,他说,当年打太原,久攻不下,部队采用围城战术,围了好几个月。最后打下来的时候,国民党兵大都得了夜盲症,看不清东西。解放军就用胡萝卜炖肉给他们吃,给他们补充维生素,他们才恢复了视力。所以我爸爸要我们多吃胡萝卜,对眼睛好。(此时李翠保老人情绪激动起来,插话:我们村子……李建生:爸爸,别激动别激动,我来说)他们村是个大村,有30多个人参军(李翠保老人插话:32个)。八几年他回去了解了下,只有3个人还在。(李翠保老人开始流泪……)他们这支部队主要是打太原,太原战役太残酷了,他们村和他一起参军的人大多在那次战役中牺牲了。我有个叔伯,我爸的堂弟,叫李米贵,他在打临汾的时候牺牲了。当时的武器落后,攻城攻不下,就通过挖地道。那时不仅武器装备差,弹药也缺乏,每人只配3发子弹,子弹袋里面装的都是高粱杆。所以打太原的时候,部队伤亡较大。(李翠保老人眼含泪水,说:我叔叔也牺牲了)战斗最惨烈的是打太原双塔,由于阎锡山在那里经营很久,工事坚固,城高墙厚,有碉堡,还接受过日军的军事训练,加上太原城里有兵工厂,武器弹药充足。而我爸爸他们比较好的武器就只有几门小山炮。他们是先头部队,一个团上去,只下来了人。后来通过整编,把俘虏补充进来,所以他们团又叫补训团。太原战役后,部队减员厉害,就整编为团,他在团部任赵俊参谋长的警卫员,赵俊是我大姨父。随后,他随赵俊南下,翻过秦岭,从小路入川,由盐亭到三台。他到三台的时候,已经没有战斗了。他们的部队驻扎在现师范校内。后来随部队开往射洪,再到南充,他在警卫营任连长。不久又回到三台,任三台警卫营炮连(三连)连长,他们警卫营主要任务是负责押运俘虏到南充。年6月至年1月,他先后在遂宁军分区工作,任射洪县柳树武装部部长、射洪县武装部副部长。大概在年还是年,就调到三台来工作了。关于他入党的事情(编者:年6月入党),父亲也曾多次讲过。那时入党是保密的,王金生告诉他,就是自己的父母都不能讲。他牢记这句话,谁也不告诉。后来过组织生活,不要他参加,他急哭了。问他为什么,他才说,“我也是党员,介绍人是王金生、姚伦传。”(姚伦传应为陶伦传,42团〈原襄潞团〉政治委员)。部队领导知道这件事情后,都说他是“傻孩子”(此时李翠保老人开心地笑了,自言“傻孩子”)父亲学文化是在解放后,连一级的干部都集中到遂宁军分区干部学习班学习,这才有了点文化。他还讲了一件事情,至今我还记忆犹新。那是刚解放的时候,他在南充任警卫营连长,他们接到命令,到武胜县(隶属广安市,位于广安市西南部,东临岳池,西连蓬溪、南接合川,北交南充)去剿匪。土匪兵强马壮,他们去了一个连,结果都没打赢,就派了2个战士渡过嘉陵江,到武胜县城请求他的老营长支援。这次剿匪,他们缴获了大量的银元和金条。银元装了一船(打渔船),金条由战士揣在衣服口袋里,一路逆江而上护送到南充,全数交川北军区。军区为他们连记功一次,胡耀邦(时任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兼任川北军区政委、川北行政公署主任)奖励他一块手表。后来我爸爸把这块表送给他的警卫员了,他的警卫员老家是山西的,回乡的时候送给他了。父亲留给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他在部队养成的军人作风,认真做事,清白做人。李建萍口述资料:我爸是家里男孩子中的老大。爷爷死得早,奶奶带他们5个孩子。爸爸上边有一个姐姐,下边两个弟弟,还有一个妹妹。由于家里穷,妹妹很小就送人了。姐姐是包办婚姻,出嫁后过得不好,很早就死了。爸爸参军,家里是不同意的。那时家里穷,他是男孩子,十多岁,在农村来说就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奶奶希望他留在家里做农活。为了当兵,他与奶奶吵嘴。有一天吃饭的时候,他们又争吵起来,吵到最后,爸爸把饭碗都摔了,饭都没吃就走了。解放后爸爸回去看望过奶奶,奶奶家生活还不错。我们老家山西对军属非常尊重,村里每年都要组织慰问,未单干前(包产到户)生产队还要给她分粮。我妈妈年去世,她是年前的护士兵。我们家是军人世家,我爸爸、大姨妈、大姨父、二姨父、四爷爷、叔叔,都是当兵的。我爸爸勤俭持家、两袖清风,要求我们比较严格,家里虽然只有一个老弟,但因为是男孩子,对他要求就特别严格。爸爸任副厂长期间,从不自私自利,经济上没出过一点问题。我们子女,在他的影响下,也没犯过错误。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三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