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二期工程设计日处理能力10万吨,接纳来自台州市开发区、台州市高新区的生活污水和椒江医化园区的工业废水。主体工艺采用AB法+高效沉淀+深床滤池+臭氧,出水水质执行GB-的一级A标。2月4日8:30时,中控值班人员发现二期出水氨氮呈上升趋势,数值由0.08mg/L升至2.2mg/L,怀疑目前工艺运行参数不适应来水,需做适当调整。随即联系运行值班人员和化验检测人员做好防护措施携带手持式溶氧仪、取样器、ML量筒等工具赶至二期现场检测相关运行参数。运行人员来到二期生化池上,先查看曝气、加药以及搅拌器和推流器运行是否正常;随后选取有代表性的活性污泥混合液ML,静沉30分钟,观测其沉降比(SV30);接着在生化池进水端、中端、末端三处检测溶解氧以及镜检观察池内微生物活性。测得各指标结果为:SV30:53,进水端溶解氧1.56mg/L、中端溶解氧5.11mg/L、末端溶解氧6.81mg/L,镜检发现部分钟虫呆滞且体内含有食物泡,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尸体,运行人员立刻将该数据报至生产技术科。与此同时,化验检测人员对二期进水水质进行碱度指标分析,分析结果为酸性,碱度不够。生产技术科科长在接到报送的各项指标数据后,汇同工艺负责人员调取了二期进水口在线监测近两日来的数据(数据显示:生活污水CODmg/L,氨氮36mg/L,TN40mg/L,TP:4mg/L;工业废水CODmg/L,氨氮26mg/L,TN48mg/L,TP:3mg/L),显示不存在超标进水情况。但结合运行人员报送的数据参数分析,初步判定,二期生化池受到在线监测指标以外的其它指标冲击,很可能是含有大量重金属成份的来水冲击。当即将该情况报送至公司分管领导处。 公司分管领导接报后,立即下令启动公司内部应急处置措施,并在半小时内将该情况向公司负责人报告。公司负责人接报后,2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将该情况报送至集团和当地环保局,寻求支援并找出问题所在。 台州市监测站和区生态环境分局各应急小组(气、水、土、报告、后勤组)分头做好应急准备。按先期得到的事故信息,开启应急决策系统,查找事故地点及周边情况,进行初步布点及污染物质性质查阅。 根据地图信息事故周边无敏感点,到达现场后,现场测量的气象参数,根据气象参数设置监测点位。其中1点为事故现场上风向对照点,另外3点为下风向监控点。无明显风向时,事故现场周边四个方向各1个点。 使用直读式仪器对各个点位每2h轮流监测一次,检测项目为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磷酸盐、氰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浊度、余氯、氯化物、氟化物、镉、铜、铁、铅、铬、锰、砷、铬、有机物定性定量、生物毒性。 根据最后结果得出,重金属含量大于标准值,且在污水处理厂生化池上指标得出实际数值已超出设计负荷。综上所述,进入污水管网的水源存在大量的重金属污染源。最后,环保部门决定对入网的各个企业进行排查,从而寻找出真正的污染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