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边上长黑点 http://m.39.net/news/a_5748853.html

南方周末研究员危昱萍

南方周末实习生李厚泽

可视化|黄思毅

编辑|戴春晨

低调的西部,过去十年间,默默实现了一个巨大突破:人口比重提高。

据全国“七普”数据,年,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比重为27.12%,较年提高了0.22个百分点。

0.22个百分点,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属实不易。在人口继续向东部地区聚集的情况下,中部、东北地区人口占比都有所下滑,而西部地区人口比重实现逆袭。

这也意味着,西部大开发的第二个十年,初步培育出了留得住人的自我发展能力。

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从“五普”和“六普”数据来看,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个十年,人口增长乏力,年至年人口仅增长万左右,占比下滑约1个百分点。

到了第二个十年,重庆、成都、西安、贵阳等西部大城市的崛起,减缓了人口外流,吸引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在省内就业。

展望下一个十年,随着生育政策的不断放开,西部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预计西部人口占比将进一步提高,但省份之间、城市之间的人口分化现象将愈发明显。

01

务工大省的逆袭

年,电视剧《外来妹》上映。这部当年的现象级“爆剧”,一夜之间捧红了主演陈小艺。

《外来妹》讲述了六位从穷山沟赵家坳到广东港资公司打工的女性的命运。赵家坳在哪里,电视剧未明确点出。不过巧合的是,主演陈小艺的老家恰好是当年的务工大省——四川。

西部大开发实施之初,四川就是外出人口最多的省份。近万外出打工的四川人中,约有41%在广东闯荡。

他们扛着沉重的蛇皮袋,拎着花花绿绿的塑料桶,告别家乡的田地山丘,与亲朋好友一起挤上慢悠悠的绿皮火车或油味重的大巴,一路南下,涌入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工厂车间。背井离乡,只为养家糊口。

四川的邻居贵州、重庆也是如此。这三个省份的人口,在年到年间合计减少了多万。

“逆袭”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

年,全国农民工流向发生历史性的转变:跨省外出农民工比重,首次低于省内务工比重。此后,西部地区农民工回流、返乡现象愈来愈明显。

变化首先在四川省发生。

年,四川农民工外出务工路线出现“拐点”,省内务工人数首次超过省外务工人数。据四川人社厅、统计局数据,到年末,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中,55.13%在省内转移,比省外输出多出万左右。

重庆也在发力。年金融危机后,沿海地区产业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基建愈发完善,土地、劳动力、能源成本优势明显。

“汽车之城”将目光放在了笔记本电脑行业。引入惠普、宏碁、华硕等三大电脑品牌商,吸引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纬创、仁宝、和硕等六大代工商及三百多家笔记本电脑零部件厂商云集重庆;将过去加工贸易中“两头在外”的模式,改为“一头(原材料)在内,一头(销售)在外”的垂直整合模式。

如今,重庆已成为“笔电之都”,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每10部手机就有1台“重庆造”。若你想给电脑换换键盘、电池等零部件,网购的发货地也是重庆。

更具标志意义的事件发生在年:中欧班列开通。这大大降低了重庆这座内陆城市的物流成本。

年1月28日,中欧班列(重庆)开出第一班列车。

这条始发重庆,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后到达终点德国杜伊斯堡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全长多公里,全程需12日至15日,较海运节约30天左右,而运费仅为航空的五分之一。

类似的情景也在四川、陕西、云南、贵州等地上演。四川同重庆一样,依靠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制造产业,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陕西高校林立,科研资源丰富,在航空航天、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优势明显;“大数据”俨然成为了贵州最重要的名片之一;在云南,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和烟草业相提并论的支柱产业之一。

破除交通障碍,以电子信息产业等高端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并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辅以户籍改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留在省内上班。

年,昔日的人口流出地贵州、四川、重庆扭转劣势,人口增量分别位列全国第9-11位;陕西、云南人口则继续增长。

与之对比,昔日的能源大省内蒙古、西北重镇甘肃,深陷转型泥淖,成为西部12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唯二人口减少的地方,人口缩减量仅次于东北三省和山西。

提起内蒙古和甘肃,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词:收缩型城市。在本世纪头十年,内蒙古和甘肃就存在大量收缩型地区。

河南大学副教授陈肖飞等人,对比“五普”和“六普”的人口数据发现,黄河流域内蒙古(不包含东四盟)、甘肃、宁夏、青海等8个省份,超过四成的市辖县处于收缩状态。特别是甘肃、内蒙古、河南省部分市辖区县,已形成了连绵式收缩。

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迁移的成本逐渐下降,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恶劣的地区,如甘肃庆阳、陇南等,人口不断外迁导致城市收缩。

另一方面,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传统产业从业人员大量流失,三产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充足,人口外流,城市收缩。

而甘肃、内蒙古各自的中心城市,虽吸纳了周边城市人口,但因为经济实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较差,无力阻挡省域人口外流。

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及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周边省份大城市如西安、郑州崛起,甘肃、内蒙古等地人口加速跨省流出。

02

人口减少,下一个是谁?

下一个十年,全国人口增长将进一步放缓甚至达峰。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指出,“最新的预测表明,人口总量即将在到年间达到峰值”,“我国人口在总量达峰后将逐步开始缓慢下降,人口负增长在不远的将来即将成为现实”。

那么,西部人口将发生哪些变化?

首先,省份之间的人口结构分化将愈发明显。

对比东部,西部的人口标签不外乎小孩多、老人少。广西、贵州等地是典型代表,少儿人口(0-14岁)比例接近24%,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在12%左右。

但川渝及内蒙古的人口结构迥异。

在小的这头,四川、重庆的少儿人口比例下滑至16%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将近2个百分点。

在老的这头,川渝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分别为16.93%、17.08%,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辽宁,高于同为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

一减一增之下,川渝两地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少儿人口。内蒙古情况类似,少儿人口比例与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接近。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博士刘瑞平,将这种少儿人口比例低于老年人口比例的人口结构,称之为倒金字塔结构;少儿人口比例与老年人口比例的差值在0-4%之间的,称之为菱形结构;差值大于4%的,为金字塔结构。

据此划分,四川、重庆的人口结构已表现为倒金字塔结构,少子老龄化态势最为严重,未来将最先迎来人口自然负增长的时代;广西、贵州等其余8个地区的人口结构为金字塔结构,这些地区的人口还将保持一段增长时期。

其次,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人口数量差距也将拉大。

过去10年,西部人口向省会、首府、中心城区聚集的特征十分明显。

成都、西安等西部大城市人口飞速增长,不仅吸纳了省内其他城市人口,还吸引了省外人口流入。

如今,每4个四川人中,就有1个成都人;每3个陕西人中,就有1个西安人。四川、陕西人口比重增加的地区,除省会外,皆只有2个。

即便在人口减少的甘肃、内蒙古,兰州和呼和浩特都实现了50万以上的人口增长。

未来10年,一系列国家、区域的重大战略还将吸引人口涌入这些地区。

在各自的“十四五”规划中,云南、广西、贵州都提出“强省会”或“强首府”战略。

例如,云南提出,做大做强昆明省会城市,努力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

广西提出,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深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共建北部湾城市群,建优建强北部湾经济区。

贵州提出,支持贵阳做大,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贵阳城市经济首位度提升到26%以上;加快提升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力争将贵阳—贵安建设成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上的特大城市,都市圈常住人口达到万左右。

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第四极”,将被打造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发展历程来看,区域一体化的实施和推进之下,人口会更多地向中心城市聚集,这意味着成都、重庆主城区人口将继续保持西部地区的高位增长。

(头图/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乔晓春.从“五普”数据分析城市外来人口状况[J].社会学研究,(01):87-94.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