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家长,你觉得给孩子怎样的爱,才算值得? 给娃最好的衣服和零食?甚至给娃盖一座城堡? 如果我问: 让你每周一次花上四五个小时,乘车送娃去学习两个小时的绘画,完了急匆匆地再花上四五个小时回来,你觉得值吗? 有些犹豫了吧? 如果犹豫,完全无须不好意思,因为这就是人性。 只要有钱,买东西、盖城堡、甚至环游世界,都可以轻易做到。这样既解决了孩子的需求,也让自己省事儿,一举两得。 相反地,坐四五个小时的车,就为了孩子上两个小时的课,这简直又费马达又费电,太不值了。 但是,有个叫何婕的妈妈,觉得这样很值—— 她就是那个每周坐四五个小时的车、带着女儿梯梯来耳朵人上课的人。 何婕女儿梯梯,4岁 在她看来,这样尽管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孩子的天性得到呵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还能分享孩子的快乐、见证孩子的成长、学会尊重孩子的内心。 而更重要的,是耳朵人课程的魅力: “通过这些课程,梯梯成为了她自己,而非其他人。” 梯梯作品 -PartOne- 四五个小时车程VS 两个小时课程 合川区,位于重庆西北部,距离重庆主城60余公里。 如果你家离合川火车站近,那么你很幸运,你只需要买一张到重庆的动车票,半个小时即可“进城”。 何婕就没这么幸运了。 她家位于合川偏远的边上,到火车站就得大费周章。离她家最近的,只有一个汽车站;每次进城,他们只能首选乘大巴。 梯梯在耳朵人的课,固定在每周六下午一点多。“当天,我们早上9点左右出门,坐大巴到北碚,然后乘地铁到小十字,再步行到耳朵人。”何婕说。 这对一般人来说,可能已经觉得麻烦;对何婕而言,“四五个小时”已经算是幸运:“有段时间合川修路,还得多堵一个多小时的车!” 梯梯的照片涂鸦 梯梯在耳朵人的绘画课,每次两个小时,结束的时候,已经快下午四点了。 按照正常心理,好不容易进一趟城,肯定会订个酒店住一晚,好好在城里玩一把。 何婕却没这个时间:“梯梯还得回去上网课——她还有个跳舞班。”何婕说,女儿最爱的就是画画和跳舞,她不想错过任何一堂课。 所以,还未等暮色洒下来,何婕又得赶往车站,带着“一老一小”回合川了。 “周六的白天都是在路上”,何婕放弃了属于自己的周末闲暇,就为了女儿来上两个小时的绘画课,这图啥?为什么她觉得值? 何婕记录梯梯2岁时的绘画照片,彼时她还未送娃来耳朵人,但她的理念跟耳朵人高度契合。 -PartTwo- 不负孩子的热爱 就是最大的值得 对于值不值得,何婕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首先,绝不是钱的价值决定这件事的价值。 “在梯梯一岁多的时候,她第一次接触画笔,就再也放不下了。”何婕说。 何婕本身是学美术的,拥有一定的绘画底子。但是在女儿画画过程中,她从来没有打算通过教授技法、画法等方式去干预女儿,女儿也是随心所欲地画,想到什么画什么。 “我意识到,画画这件事,是梯梯骨子里的热爱和天赋。我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她的这份天赋。所以就算坐四五个小时的车来学画,我也乐此不疲,因为女儿开心,这份开心是再多的金钱也替代不了的。” 其次,值不值得,不应该有任何功利心的目的导向。 在课堂上,我看了梯梯现场画的几幅作品,基本上都是看似毫无意义的色块,梯梯却兴致盎然地将它们命名为“电话”“彩虹”。 何婕说:“很多家长把孩子送来,就希望一下子能画出具象、优美的作品,这怎么可能嘛?孩子那么小,你说了她也不懂,就算懂了也不会画。” “如果孩子大一点呢?她还是不能画出大家看得懂的作品,那该怎么办?” “这就是很多家长的想法:学什么就一定要获得点什么。在他们看来,孩子学画画,就一定要成为个艺术家;学音乐,就一定要成为个音乐家,否则就白学。在这种功利性的导向下,他们从不考虑孩子是否快乐,是否愿意学。” 梯梯在平板电脑上的数绘作品 于何婕而言,孩子学画画,只是成长过程中的载体,孩子最后究竟能达到什么水平,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通过这个载体,获得了审美能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并学会为了自己的热爱去坚持。这些能力,比成为一个单纯的画家或画手重要多了—— 画家只是一个被限定的职业,而审美和坚持的能力,独特的人格魅力,却能创造无限的机遇。 梯梯的数绘作品 “梯梯才到耳朵人学习一学期,但是已经画了一百多幅作品。”采访过程中,何婕笑得合不拢嘴;梯梯也是兴头不减,画了一幅又一幅。 “女儿开心”“孩子快乐”,这,就是何婕不顾长途跋涉带女儿上课的价值所在——很单纯,也很稀缺。 梯梯和她的任课老师:铃铛老师 -PartThree- “爱”的终极奥义 让孩子成我自己 也许有人会问了:遵从孩子的喜好,随便找个机构就行了,合川又不是没有,何必非得跑这么远来重庆? 请注意,我们在前文中说到:何婕从不干预女儿画什么、怎么画。 这就是她跟很多家长、老师、乃至机构的理念区别:让孩子画自己想画的,而不是由大人来制定框架。 纵观国内少儿美术机构,绝大多数都是老师给定题材,让学生照着画;在技法上,他们也是一上来就一味灌输给孩子,不考虑孩子那么小的年纪是否能够明白。 “这类机构出来的孩子,已经失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变成了千篇一律。他们的作品,也只是‘看上去漂亮’,没有半点灵动和思想。我希望我的孩子不管是4岁,还是40岁,都能拥有这些能力,画出来的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真正的原创。所以当地机构我直接不考虑了。” 她需要一个不一样的机构。 三年前,当一岁的梯梯刚刚洞开绘画的奇妙世界的时候,何婕也在朋友介绍下,闯入了耳朵人的私享会。 艺术启蒙、改变绘画、自由创作,耳朵人的教育体系只有三步,这三步却通往了何婕的内心:“这就是我要的!” 耳朵人独特的艺术启蒙引导课,用接地气的方式,让梯梯轻易记住“葛饰北斋” 今年,梯梯刚满四岁,达到了耳朵人幼儿班的最低年龄,她就把女儿送进课堂,“一开始女儿有些害羞,但没多久,女儿就和小朋友们玩开了,每周来耳朵人,成为她最期待的事情之一!” 何婕急不可待地把女儿送到耳朵人,那么,她“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很简单——耳朵人让梯梯成为梯梯。 梯梯把等数字和圈圈点点藏在画中 耳朵人课堂上的艺术启蒙,展示了世界各国的代表性艺术家及其作品,通过有趣、有用、有料的形式,在无形中让孩子积累了视觉经验,提升了观察力,并找到他们最喜欢艺术家及其风格,为以后的创作方向埋下伏笔。 梯梯在改变绘画 改变绘画环节,对孩子的想象力做到了%的呵护。这个环节,绝对没有任何范画、主题限定,也不会有老师来唠叨“这该怎么画那该怎么画”。画什么、怎么画,全由孩子自己想象、自由发挥。 梯梯的自由创作作品 至于自由创作,则是对创造力的无限激发。画画如同写作唱歌,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个环节,就是以造物的形式,让孩子把头脑中的想象表达出来。 提升观察力,呵护想象力,培养创造力,最终让梯梯成为独一无二的人,这就是何婕“想要的”。 让孩子成为自己,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梯梯创作视频如果更多的家长能像何婕一样,懂得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用耳朵人创始人田太权的话说就是—— 中国的少儿美术教育有救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