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春 传播爱与美 12月29日下午,由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出品,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拍摄制作的八十周年校庆系列宣传影片,在万象城百丽宫影城正式发布。片名:《重庆有个理想国》。 创意片《重庆有个理想国》的创意人、知名诗人李海洲介绍影片情况 创意片导演郑正介绍拍摄详情 追随历史的脚步探寻行知的理想国 据悉,自年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合川古圣寺创立育才学校以来,育才中学历经“古圣寺创业”“红岩村成长”“谢家湾发展”等时期,始终秉承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经过育才人八十年的不懈努力,最终使育才中学成为全国闻名的“师陶圣地、育才摇篮”。 此次为庆祝建校八十周年,重庆育才中学联合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拍摄了创意片《重庆有个理想国》、纪录片《行知的理想国》及访谈片《理想的回声》三部宣传影片,摄制团体达50多人,拍摄历时近八个月,辗转全国多地、育才中学旧址及现在的五大校区,总时长达1小时。 倾听故事的声音回荡质朴的箴言 半小时的访谈片《理想的回声》拍摄时间最长、拍摄场地跨度最广、制作难度最大,被喻为“抢救式”采访。片中,共有20位受访校友,平均年龄已经超过95岁,现居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四地。 “到育才学校,不仅是能够很好的读书,在生活上简直是到了天堂,这个就是陶行知关爱中国的儿童,儿童是民族的希望,我(陶行知)一定要把决心把这个学校办好……”95岁的育才中学校友吕长春在谈及创校之初,陶行知的初心与使命仍深有感触。 人是历史最好的载体。一个个故事,一句句箴言,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诉说着那段令人难忘的时期,同时也将成为育才中学坚持“生活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不竭动力。 穿越时空的局限寻觅校园的角落 时长仅10分钟的创意片《重庆有个理想国》则用一种别样的方式,带着大家纵览育才中学八十载的光阴故事。 “当李钢轻轻推开每一扇门扉,那些关于理想国的往事全都复活起来。”那一间间教室里,那一位位教师,那一种种声音,育才中学初67级学生、著名诗人李钢“穿越”回80年前创校初的育才中学,随着时间的发展,串联起育才中学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我离开这个学校已经有51年的时间,但是对母校的感情依旧十分深厚。”李钢感慨到,当接到演这个创意片邀约后,没有任何迟疑犹豫就答应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创意片全部采用贺绿汀的音乐作品,包括《嘉陵江上》《游击队之歌》《牧童短笛》等名曲。 系列片精彩的内容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一位育才老校友动情地说:“这三部影片是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作品,感人肺腑,给人以启迪。”据了解,三部影片的创意人和制片人为著名诗人李海洲,导演是获得中国电影编剧界最高奖“夏衍”奖的重庆青年导演郑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