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暑假,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新二村团队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的新二村,在这里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书纸,诗词文人——李煜与钟塔古道。

#01

新二村简介

新二村由李家和钟塔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民户,人口,地处峡谷当中,有山有水,风景秀美,人文底蕴深受,拥有千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元书纸以及研发生产基地,一直流传着南唐后主李煜、李唐先祖李重耳的传说。

年,以元书纸为代表的富阳竹纸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二村地理自然环境优越,山势峻峭,深沟邃谷,峰迥水复,清澈的源头水孕育了大片大片郁葱的竹林。加上清冽甘甜的山泉,成就了传承千年的元书纸。

于年,新二村获“中国竹纸之乡”称号。竹纸虽好,但村落发展也并未因此一帆风顺,造纸业所带来的污染问题给环境带来了恶劣影响。近年来新二村按照“关停退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集聚入园一批、品牌培育一批”的总体思路对村内的手工纸生产企业进行整治提升。在探访了元书纸产业园之后,团队成员也对于元书纸产业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02

实地调研

01

第一站

首先,团队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元书纸文化展示馆,展示馆中保存着完整的手工元书纸制作过程的36道主要工艺及全套制作工具,展示了元书纸的历史文化、工艺及相关产品,同时团队成员非常有幸亲身体验了部分古法造纸流程。

“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这句古老的纸农谚语说的是元书纸要经历72道工序。其制法技艺在继承中国传统造纸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制作技艺,按古法工艺生产的元书纸微含竹子清香,落墨不化,发墨良好,是书画创作用纸和古籍印刷的良品。

实地调研

第一站▲

02

第二站

第二站,团队成员选择了新二村的元书纸生产遗址。富阳生产纸的历史已有上千年,诸多生产遗址随着村落经历了多年风吹雨打,已成为村内不可磨灭的一道风景。团队成员在调研的过程中对新二村如何形成一条致富路有了新的讨论。同时,我们走入在经历产业调整后现存的元书纸生产工厂,对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与记录。随后,走入村民家中与村民关于村内的元书纸产业进行了深入探讨,深刻认识到探索出一条让疲软不堪的村内经济再一次活起来的路的重要性。

第二站

03

第三站

最后,我们参观了坐落于村内的李氏家庙。在与村内老人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除元书纸文化外,村内还有一座李煜墓。李煜的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瑰宝,传承李煜诗词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诗词文化,但囿于客观因素,团队成员本次并未对李煜墓进行探索,但将其记录在册决定下一次进行深入探索。

第三站

#03

感悟与思考

小队在富阳新二村实地调研归来后,便趁热打铁召开了团队会议,在小组成员的多次头脑风暴以及讨论中,我们基本确定了整体的产业方向,并将“一张纸,一首诗”作为项目的主体基调。内容包括了对现有场地进行重新规划和改进,对可利用的土地进行重新开发和规划,建设其他几个研学场馆,延长研学的业态内容和产业链,以及对规划后的所有地点进行研学内容的设计,最后形成完整的研学产品。

“感受一张纸,体悟一首诗”无疑将作为新二村的诗纸文化开发策略的要旨,纸农世世代代传下的家业,是他们的根和情感。竹纸的传承,必须以文化为核心、产业为依托,新二村独有的李煜诗词文化恰好可以融入其中,通过体悟一首诗来感受一张纸,感受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悠悠流淌的厚重文脉。既要挖掘竹纸的历史文化价值,根据文献记载、出土文物,梳理竹纸的源流、发展和影响,讲好故事,又要结合竹纸的品牌打造,与发展文化创意、休闲观光产业有机结合。

图文来源

参赛团队

编辑

参赛团队

责审

刘亚辉

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秘书处转载请注明

欢迎来稿:新闻稿抖音短视频:dxsxczx

.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