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皮炎医院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52392.html

我国目前有四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其中,北京和上海,一个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一个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因而能够成为直辖市,这很容易被理解。天津作为拱卫首都的要地,因而得以直辖。

重庆

但是重庆市,这座位于祖国西南群山深处的最年轻的直辖市,与京津沪这三大城市对比,你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首先,无论是在面积上还是在人口数量上,重庆都远远超过其他三个直辖市,从统计的数据上看,重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省,而不是一个市。再看它的地理位置你又会发现,它也不似其他三座城市身处要塞。重庆市这个与众不同的城市是如何脱离四川成为直辖市的呢?这其中还有一段历史值得我们探究。

邓小平与重庆的不解之缘

年,中国城市版图上发生的最大变化是——重庆成为直辖市。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直接吞并了与它同一级别的几个地级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脱离了四川,与成都成了排头兄弟。

改革开放之后,重庆走上了因商而兴、内迁而盛、改革腾飞的发展道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古代的军事要塞,发展成为连接我国中西部的战略枢纽;从古代的区域贸易中心,发展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从一个单一型的商贸城市,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现代工商业城市;从身处内地、交通闭塞的山城,发展成为鼎立中国内陆、面向五洲四海的中央直辖市。重庆的迅速崛起,离不开一位老人的努力——这位老人便是邓小平。

作为邓小平曾经学习、生活工作、战斗过的地方,重庆与其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年,五四运动的火星子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星星之火,怀抱理想的少年邓小平追随革命的潮流,来到重庆进行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学习,这为他跨出国门开始为救国救民而寻求真理的征程奠定了基础。

青年时的邓小平

年10月1日,令全国人民为之骄傲的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新中国成立了,人民胜利了,但斗争仍未结束。在典礼上,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并提到:“我们的战斗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残余的敌人还在继续勾引外国侵略者,进行反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革命的活动。

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实现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目的。”邓小平、刘伯承深感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之重,决心完成党中央的嘱托,实现解放大西南的胜利。之后,邓小平、刘伯承领导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击溃了在此防守的国民党军队,重庆喜获解放,再次回到人民的手中。这是重庆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开辟了重庆历史新纪元,开启了重庆人民的新生活。继而邓小平以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身份坐镇于重庆、主政向西南,创造了许多不朽的功绩。自此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庆人民便向着建设新中国与新重庆的方向昂首迈进。

“蜀道难,蜀道难,多歧路,今安在?”早在进军大西南前夕,体察民心的邓小平就发现了川渝地区落后的交通问题,也明白四川人民近半个世纪来对修筑成渝铁路的迫切渴望。于是年12月31日,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局常委办公会上提出修建成渝铁路,意在以此带动百业发展来帮助改善四川落后的交通状况,恢复四川的经济发展,提高川渝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成渝铁路通车

这个决定得到了中央的批准。于是年8月1日,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川渝人民开始铺轨成渝铁路,于年7月1日建成通车。经过两年的时间,成渝铁路修建完成,这是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设的铁路,凝聚了人们的智慧和血汗,在中国铁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刻意义,书写了中外铁路建筑史上的光辉篇章。成渝铁路的建成,为四川、重庆乃至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拉开了序幕。

再后来,邓小平虽身居中央,日理万机,但他始终关心重庆的建设,关心重庆人民的生活,他多次亲临重庆视察,极大地推动了重庆的发展。

邓小平其人

再说邓小平,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终其一生都为治国救民而奋斗,他在投身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伟大的功绩,同时也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人格魅力。

邓小平的革命征途是从书籍里开始的,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伴随了他的一生,他的许多革命思想及理论实践都与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回顾邓小平的读书生涯,可以看出少年时的求学经历为他奠定了扎实的文化功底。尤其是在重庆的10年读书生活,对他的一生影响非常巨大,一方面,传统文化的熏陶奠定了他深厚的国学根底,另一方面,在进步思潮的影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在邓小平幼小的心灵中生了根。

同时邓小平同志还具有敏锐的思想、远大的目光,他足智多谋、当机立断、举要驭繁,总是顾全大局,能够站在国内大局的高度上,一同审视国际大局,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