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个体化治疗方案 http://m.39.net/pf/a_4786498.html

年(嘉庆元年)

△归州蒿子坪(今秭归县泄滩乡)发生山崩,阻塞江道,使牛口滩一带的滩头水势更加凶险。

年(嘉庆二年)

六月,白莲教军在巫山县城东井街攻城不下,退苟家坪。七月初,白莲教王聪儿率2万余人,经巴东进军归州。七月十一日,参赞大臣德楞泰率清军由水路来援。九月,白莲教姚之富、齐王氏等率军入川,攻夔州未克,东下攻巫山。清将达音泰、明亮以夔州领兵援巫山。姚等人率众退走巴东。

年(嘉庆三年)

三月,白莲教襄阳蓝号首领张汉潮等率众万余攻占巫山。

十二月,白莲教白号首领王三槐率义军攻至夔州城东小菜园沱及西关外五里铺等处。奉节龚文玉率众响应,称线子号,与龚其位、卜三聘、陈德俸等占据铁瓦寺。

年(嘉庆四年)

六月,白莲教徐添德部攻至夔州,驻营莲花池,与清军战不利,败走。首领王光祖于羊耳山战死。

八月初六,王聪儿余部再克归州。

△巴东县由宜昌府改属归州,县治江南信陵镇。

年(嘉庆五年)

△白莲教首领苟文明领军攻巫山、奉节。

年(嘉庆六年)

△德楞泰率清军在巫山一带攻白莲教。白莲教首领王鹏、李天栋被俘。

△知州甘立朝重修归州城,向朝廷请款将砖城改为石头城。

年(嘉庆七年)

九月,德楞泰俘获白莲教达州青号余部首领陈俦学于巫山县黄包池。

△重庆镇总兵马瑜驻军巫山,追击白莲教军。

年(嘉庆八年)

△清廷设大昌营,派守备1员,驻大昌镇,以防白莲教军。

△官府在涪、夔二州设卡,征收过往粮船米税。

年(嘉庆九年)

△兴山县高阳土城改石城,周长扩至五百二十二丈。改建三城门,分别命名:东门曰开泰、南门曰迎薰,西门曰望山。

兴山县治高阳石城图(选自清同治版《兴山县志》)

兴山县高阳古镇西门楼城墙(网络图片)

△归州知州甘立朝改州治砖城为石城,亦名石头城。因城墙蜿蜒状似葫芦,当地人称葫芦城。

归州石头城,形似葫芦,葫芦口向卧牛山

(柏石曼年摄)

年(嘉庆十年)

九月十六日,湖北汉阳商人李本忠呈稟宜昌府,请示捐资督工,整修归州洩滩纤路和牛口漕道。宜昌府于九月二十四日批复,转发归州州牧,并颁发告示张贴于牛口、洩滩两处,晓谕州民协同李本忠凿石治滩。李本忠是历史上第一个自费整治长江三峡航道的人。

(嘉庆二十一年)

△知州李炘捐廉俸银修石枧,引水入归州城济民。

(嘉庆二十二年)

△归州知州李炘创建丹阳书院。

△归州知州李炘主修《归州志十卷。

年(嘉庆二十三年)

△奉节知府杨世英为振兴夔府文风,捐银数百两交知县王如琯建塔,本名文峰塔,完工后改名耀奎塔。塔计七重,系楼阁式六角石塔,坐北朝南,面临大江。当地因之称宝塔坪。

奉节耀奎塔(秦建明摄)

年(道光元年)

△归州知州李炘开修归州至新滩旱路纤道。将胡家坪、荒林头、石棺甲、白沱、青冈坪、皮家岭、横山垭、大头堡至新滩开凿栈道。工程开工于道光元年五月,竣工于次年五月。

道光元年修建的秭归青滩至白沱间太公八钓处栈道

(佘代科摄于年)

年(道光三年)

十月二十日,湖北汉阳商人李本忠赴四川夔州府奉节县,具稟请示捐银兴工整治瞿塘峡各险滩,整修白果背纤道(约20余里)。获准后,于当年冬月初十兴工,整治瞿塘峡内黑石滩、石板岬、鸡心石、涎须漕、白果背等滩险及纤道。工程于道光五年二月初七告峻,共用银.1两。白果背纤道整修后,夔州府立“护路告示碑”,晓谕乡民。

瞿塘峡白果背夔州府“护路告示碑”

(选自《瞿塘峡栈道》秦建明摄)

年(道光四年)

三月,李本忠自费整治峡江牛口、洩滩、四季垱、莲花滩、八斗官漕、雷鸣洞、白洞子诸滩,并修复叱角子、斗篷子纤路,至道光六年三月竣工。宜昌府归州正堂请人镌刻“谢告示碑”,将碑立于洩滩古镇,以示表彰。

宜昌府归州正堂“谢告示碑”及拓片

(选自《三峡湖北段沿江石刻》)

年(道光六年)

△湖北汉阳商人李本忠捐资购买归州对岸阴、阳二山,并奏请州府封山禁垦,以保持水土不致流入大江而成险滩。

年(道光十三年)

△归州大水,岁大歉。次年春大饥,殍亡遍野,竟有以人而食人者。

年(道光十八年)

正月,巴东县知县饶拱宸欲建书院,得绅民资助,自十七年四月始至十八年正月建成。书院建成,以巴东为古信陵地,名信陵书院。书院计有讲堂3间,左右斋室20余间。后建1堂,祀宋、周、程、朱、张五子,名五子殿。书院订立条规,又书朱子《白鹿洞学规》、蔡忠襄《圣门律令》教条悬于讲堂,诸生触目警心。

年(道光二十年)

△因持续大雨,峡江洪水,是自年以来最大一次。

△汉阳商人李本忠(汉阳人)陆续捐银18.85万两,先后整修长江三峡航段内宜昌至奉节险滩54处,辟出纤道29段。此工程自年(嘉庆九年)开始历时36年。完工后,他撰写《平滩纪略》《蜀江指掌》17万余字。

李本忠《平滩纪略》藏书

年(道光二十一年)

△信陵书院置田一份,年收租钱二十千文。

年(道光二十六年)

△宜昌知府陈熙晋主持重修宜昌东门城楼。

年(道光二十九年)

五月八日,兴山县丁王九加倍收秭城书院童生卷费。童生不满赴县府告状,县府惩办了王九。

△秭城书院立“遵示勒碑”,告示“县丁王九倍收童生卷价,诸生赴府告发,惩办王九,每分卷只许收银三分”。碑存于兴山县实验小学。

年(道光三十年)

△东湖县人王永言、王水重兄弟捐银两,供六一书院生员膳资。此时宜昌府城内还有宜昌府学宫、东湖县学宫和墨池书屋,后又建尔雅书院。

年(咸丰二年)

初夏,宜昌府知府衍秀,为昭示后人巴东县官渡口乃进入巫峡必经之险要,古有巴楚数相攻伐的战场遗址,历史上即战略要地,在官渡口古镇老街石碚上,令人石刻“要区天成”四字。

巴东官渡口咸丰二年“要区天成”石刻

(选自《中国三峡》科技出版社)

十二月,太平军攻城占县,淮盐受阻,川盐销鄂。宜昌过往木船猛增,船民按货物流向结伙形成“川楚八帮”和“湘帮”。

年(咸丰三年)

七月,湖广总督张亮基奏请清廷“借销川引,以济民食”。从此川盐正式大量下运荆楚。同时,东湖县设盐局专管收取盐税、盐厘。

年(咸丰四年)

春,太平军兵分三路进攻宜昌,攻入城中。荆州清将官文,遣副都统贵升等统兵水陆来剿。五月初一,太平军从宜昌撤退。

△新滩附近一位名李运魁的富商,用商人捐款,参照渔船样式建造了三条船,漆成红色,作为救生“红船”,这是最初的红船。李运魁由此创建“康济堂”,作为红船管理机构。

年(咸丰五年)

三月,湖广总督杨霈委令荆宜施道庄受祺在宜昌设局抽课,“无论商运、私贩,概准行销”,正式开放川盐入鄂。

年(咸丰六年)

九月,白莲教破宜昌。湖北巡抚胡林翼派军攻回,白莲教退走。

年(咸丰七年)

正月,白莲教攻克兴山。东湖候补知县李光荣部属高五三、魏中兴等在宜昌风波山响应,杀李光荣,与白莲教军会合,攻克宜昌。

六月初二午时,奉节大地震。

△宜昌城郊建白骨塔二座。一在东门外大路旁,塔三层,石质,八方;一在西坝,塔二层,石质,六方。宜昌府置业收租雇夫,定时拾捡露骨。

年(咸丰八年)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共56款。其中第十款:“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从此丧失长江航权。

△宜昌府开辟长江北岸一处纤道,工程艰巨。

△东湖县在城南集资兴建文星阁竣工。阁高三层,登阁远跳,浩淼江水尽收眼底。

年(咸丰九年)

新任东湖知县刘浚鉴于尔雅台年久“颓废略尽”,募资重建尔雅台。新台建成,并命名为“尔雅书院”。尔雅书院与墨池书院、六一书院并列为宜昌清代三大书院。

尔雅书院(选自《东湖县志》)

年(咸丰十年)

五月下旬至六月初,四川连降暴雨,峡江洪水骤涨成灾。

△奉节:“六月,大水入城,入正街而退。”

△巫山:“六月,大水入城,顺城街市多半倾圮。”

△巴东:“大雨如注,江水骤长,民居淹及屋梁,较乾隆时更高六尺。”

△归州:“大水,江岸飘没民居无算。”兴山“大水坏民居。”

秭归县郭家坝东门头村年江水题刻

(选自《长江三峡水文题刻文物图集》)

秭归县香溪镇八字门村万寿桥年涨水碑记

(选自《长江三峡水文题刻文物图集》)

△《宜昌县志》记载:“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七,大雨两昼夜,江水自大南门、文昌门、中水门、镇川门入宜昌城;二十九,大雨不止,水位高达58.32米,流量9.25万立方米/秒。六月初五水退。”

△宜昌:“大雨如注,连日夜不绝,江涨骤发,突涌入城,平地深者六七尺,其不没者府署、试院而已。”

△宜昌官绅在红石滩设红船施救,于虎牙、十二碚泊木船一只,水手二人,悬挂篾缆便于船只洪水期攀援过险。四年后,修观音岩纤路。

年(同治初年)

△宜昌设红船2只,光绪二年再造15只,到光绪二十七年共增设到27只,供黑岩子至虎牙滩江段救生之用。

△夔州知县杨泽溥复修夔州古城与城门。大南门与小南门即将完工,知县杨泽溥请奉节名士潘焕为城门题匾。潘焕取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之句为大南门命名“依斗”。另取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之句为小南门命名“开济”。

奉节依斗门(选自《三峡文物珍存》)

年(同治二年)

冬,西陵峡口下牢溪安济桥竣工。桥石础木面,上覆檐瓦。此桥修建,由三游洞寺僧弥光发起,培元堂诸善士集资招工督修。

宜昌下牢溪安济桥(罗伯特?大卫森年摄)

△宜昌府城内大十字街重建育婴堂(原堂乾隆时修建,在城东门外半头街,后毁)。又在县北左门内重修关帝庙(旧名武庙)。

△天主教荆宜教区(由比利时籍主教管辖)在宜昌白衣庵街建教堂,为宜昌天主教之始。

△宜昌府知府聂光銮主持修缮宜昌府学宫(乾隆初始建),增高大成殿基。

△东湖县人口人。

年(同治三年)

△宜昌知县金大镛募资,劈治宜昌江南岸观音岩纤道完工。部分路段设有铁链以供纤夫扶手之用。

△宜昌府驿站有凤楼驿、黄牛驿、白沙驿、建平驿、州前驿和劳停驿(劳停驿宋时立,至清已不存)。铺递有由府城至当阳县共6铺,由府城至宜都县共4铺,由府城去归州共6铺。

△由东湖知县金大镛主持续修的《东湖县志》成书。全志共30卷。

△兴山知县伍继勋命工重建秭城书院。

△巴东县人口有5户,人。

年(同治四年)

5月~6月,美国地质学家彭北莱(RaphaelPumpelly-)从汉口溯江而上,对三峡东段作了比较详细考察。他调查香溪、归州一带煤矿,命名“归州煤田”。6月20日返回宜昌,7月19日返回汉口。彭北莱是对三峡地质科学考察第一个外国人。

十一月,巴东县知县廖恩树主修《续修巴东县志》毕。次年刊成。

年(同治五年)

五月,由聂光銮主持、王柏心总纂的《宜昌府志》成书。

△巴东县三松子滩、青竹标两处设救生船2只,配水手12名。

△归州知州余思训主持增修《归州志》十卷。

年(同治六年)

△湖广总督谭廷襄奏请清廷于宜昌设川盐总局,按斤抽课。

年(同治七年)

六月初二午刻,奉节、巫山地震。

△奉节知府鲍康于大江南岸乌云顶始建青云塔。

△位于镇川门下侧镇江阁,内设粮食行公所,成为宜昌河米行业集会、交易中心。

△基督教英国苏格兰长老会开始在宜昌传教。此后十余年,陆续在城内外璞宝街、南正街大十字(今献福路)、怀远路(今红星路)、滨江路(今沿江大道)、南门后街及西坝等处租房购屋,建立福音堂、灵生堂、伯大尼堂和女圣公会灵友堂等多处传教点。

当年英国苏格兰长老会牧师住宅(选自《百年宜昌》)

年(同治八年)

△英国海军强行测量宜昌至奉节航道水位。

年(同治九年)

本年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重庆至宜昌间连降暴雨,淫雨成灾,形成三峡有史以来最大洪水。

△奉节:“夔郡城垣民舍淹没大半,仅存城北一隅,人畜死者甚众。”

奉节县原鲍超阁年洪水题刻(选自《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

奉节县安坪镇粮库旁年洪水碑刻

(选自《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

△巫山:“城垣民舍淹没大半,仅存城北一隅。人民奔逃溃乱,不法之徒乘隙窃发。邑令李詠拘为首者絷弃江心,为从者割耳徇示。逃水之民,始获安靖。水退,人民无处觅食,仓厫被水淹塌,任民从淤泥中分取湿榖,暂救眉急,后乃详请赈恤民困。始甦,四乡禾苗,复遭虫压,秋收歉甚。”

△巴东:“江水泛涨至县署二堂(后测其海拔高度为.60米)。漂没民居甚多。”

△归州:“泛滥上坝,洗平河底”。“洪水暴溢,坏民居无算。”

△宜昌:“六月,大水,川江暴涨,高数丈,汹汹入郡城,坏公私庐舍,居民纷纷上城墙避难。”“郡城内外,概被淹死。”最大洪峰流量为10.5万立方米/秒,江水入城,宜昌最高水位59.50米,其害似咸丰十年。知府方大浞、知县吴耀斗各捐俸禄缗,购米施赈。

宜昌黄陵庙内及年洪水碑记

(选自《长江三峡水文题刻文物图集》)

宜昌黄陵庙禹王殿内大柱上年洪水痕迹

(选自《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

△宜昌成为一个鸦片进口口岸,清政府在宜昌平善坝设总卡征收鸦片税。

位于平善坝的宜昌海关关卡(蒲兰田藏品)

△由宜昌富户陈应誉捐施修建香山寺(亦称白雀寺)在府城南岸石榴红建成。寺庙占地20方丈,外有庙产山田21亩。

年(同治十年)

△奉节知府蒯德模倡修府城,用银二十四万两,三年竣工。知县吕辉重修白帝庙。

同治十年吕辉重修白帝城白帝庙(选自《长江三峡》海风出版社)

△蕲水人蔡希齐将唐朝崔灏游三峡时所写《入峡》诗作刻于夔门石壁上。

同治十年蔡希平刻于瞿塘峡的唐朝崔灏《入峡》题刻

年(同治十二年)

△英商太古公司轮船开始进入长江航线,旋即向宜昌发展。

年(同治十三年)

△英国、法国、美国商人在宜昌雇用69只木船,装载洋货入川,至夔关(今奉节)被扣。

△宜昌城区已有余家店铺,商业较前繁荣。

△黄肇敏在宜昌绘《峡江纪游图》一帧。东湖籍学者杨毓秀作《黄秋宜峡江纪游图记》一文,以记其事。

年(光绪元年)

2月,驻北京英国使馆翻译官马嘉理经云南前往缅甸迎接一队英人(这队英人是由英国官员、商人、军官、士兵组成的铁路勘探队,准备修筑缅甸仰光至云南思茅的铁路)进入云南。马嘉理在缅甸八莫(即新街)与探路队会合后,为了确保行路安全,他率领六个随员先行出发探路。2月21日在云南盈江县芒允村宋河,马嘉理与随员被当地景颇族人打死。史称“马嘉理事件”。

马嘉理(网络图片)

4月,宜昌府城镇川门义渡,由土绅黄嘉德等捐设。共造渡船6只,其中4只由孝子岩至镇川门,2只由孝子岩至西坝黄陵庙嘴。

△山东府台丁宝桢从重庆到宜昌,经历险情之后,捐银两用来建造救生红船,次年建成。

丁宝桢塑像(网络图片)

年(光绪二年)

9月13日,以“马嘉理”事件为由,英国政府派特使威妥玛与清政府谈判,迫使李鸿章在山东烟台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增开宜昌以下长江沿江城市。条约允许英人驻寓重庆,考察通商事宜。

△四川总督丁宝桢捐银余两,经湖北拨宜昌,用该款督造大小救生红船15只,连同旧有红船4只,渡江船2只,共21只。将其中7只,分设于归州境内洩滩、香溪、庙河、獺洞滩四处。

年(光绪三年)

3月8日,英国在宜昌设立领事馆,首任领事官沃尔特?爱德华?金(WalterEdwardKing)的中文名叫京华佗。英国驻宜昌领事馆最初在英船上办公,两年后迁至怀远路新楼。英领事馆于年闭馆。

有旗杆的建筑是英国驻宜昌领事馆

(选自年10月3日《伦敦新闻画报》)

4月1日,宜昌开埠典礼在宜昌汉景帝庙门前举行。首任宜昌海关税务司为英国人狄妥玛。

宜昌汉景帝庙旧照(代昊提供)

同日,宜昌海关建水标站,设立水尺,始有水位记录。此水尺乃川江水位最早记录。

△本年,重庆进口洋货总值.7万两,较宜昌开埠前猛增6.4倍。

△英国在宜昌设立领事馆,最初在英船上办公,两年后迁至怀远路新楼。英领事馆于年闭馆。

△官控民办的轮船招商局在宜昌设分局。

△由宜昌回民重建(创建于清顺治年间)伊斯兰教清真寺完工。寺在尔雅台侧天后宫巷内。

△归州屈原乡设贾家店义渡。

年(光绪四年)

4月,招商局“江通”“江平”轮投入汉宜航线。

“江平”轮(选自《招商局船谱》)

△招商、怡和、太古三家轮船公司签订运营齐价合同,为期6年。

△欧美各种教会在宜昌开始办学。至光绪二十七年,有英“福音小学”、瑞典“务本小学”、美国“圣灵”女校、英穆秉谦“女塾”、“私立哀欧拿女子中学”、“哀中附小”、英“华英中学”等。

宜昌私立哀欧拿女子中学旧址(选自《宜昌抗战图片》)

△宜昌全年进出口货物总值为7.10万海关两,关税收入总额为0.36万海关两。

年(光绪五年)

1月,巴东县城东街龙事桥民家失火,延烧百余家,烧死2人。

10月,比利时传教士在巴东县城马鹿口设立天主教公堂。

秋,太古、怡和两轮船公司争相将前订运价削减,齐价合同无形解体。

△宜昌全年进出口货物总值为61.25万海关两,关税收入总额为3.06万海关两。

△法国天主医院(医院)。这是医院。

年(光绪六年)

6月,四川总督丁宝桢在巫山县境大溪口、上阳坪设立官运盐卡,专司稽查往来盐商。

△宜昌全年进出口货物总值为.38万海关两,关税收入总额为10.47万海关两。

年(光绪七年)

7月,由于宜昌海关占用了汉景帝庙,引起本地前来求雨农民不满,约余人冲击关署。

12月,英国驻汉口领事谢立三(Hoise)带人考察大西南及宜昌以上航道,事后提出云南、贵州的洋货,应从宜渝航道运去最省时省力。

△宜昌全年进出口货物总值为.4万海关两,关税收入总额为7.57万海关两。

年(光绪八年)

7月,宜昌开始观测降雨量。是为宜昌降雨量记载之始。

秋,峡江救生总局奉命设立,局址在宜昌北门外,由宜昌镇总兵罗缙绅(罗缙绅,湖南平江人。初名贺缙绅,后归宗复姓罗)兼营局务。救生总局统筹宜昌以上余里水程,红船分守各滩。

△归州知州沈云骏修《归州志》十卷并首一卷。

△基督教英国内地会派教士到宜昌传教,不久建立“福音堂”及住宅楼于兴盛街,向码头工人布道。

△宜昌全年进出口货物总值为.43万海关两,关税收入总额为6.03万海关两。

年(光绪九年)

2月17日,英驻汉领事加德纳一行3人由宜昌乘木船上溯三峡。船过新滩失事。船触礁,人遇救,皆生还。

3月15日下午,英国人立德乐从汉口抵达宜昌。18日,他乘木船从宜昌出发穿越三峡去重庆。4月7日,抵达重庆。他以此经历著《THROUGHTHEYANGTSEGORGES(穿越三峡)》一书。

立德乐夫妇

3月28日,设宜昌海关邮局。宜昌开始收寄国内外信函。

原宜昌海关邮局,民国时期宜昌邮政局(选自《宜昌开埠旧影》)

△宜昌镇总兵罗缙绅主持勘测东湖县至巴东县一段长江形状及救生红船、炮船设置位置,绘制出《峡江救生船志》及附有《行川必要》。

《峡江救生船志》奉节江段图示

△巴东县黄岩对岸江北修建有一座7层宝塔。后塔边小溪得名“宝塔河”。

巴东宝塔(约翰逊20世纪初摄)

△宜昌全年进出口货物总值为.06万海关两,关税收入总额为10.03万海关两。

年(光绪十年)

4月,招商局与怡和、太古轮船公司重订齐价合同,以6年为期。

5月,立德乐在宜昌开设立德洋行,经营舶来品。另设报关行,代理进口洋货报关业务。立德报关行是宜昌最早一家报关行。

7月,由于宜昌海关占用了汉景帝庙,前来祈雨的乡民无处祈雨,约人冲击海关。

△英商立德乐(A.Little)购“彝陵”汽船,雇中国引水王定邦驾船开驶宜汉线。

△商办电报线由武汉、沙市扩至宜昌。同年,电报线路再由宜昌经归州、巴东、巫山、奉节入川。

△归州古镇民众集资于张公桥旁兴建屈原故里牌坊一座和“楚大夫屈原故里”、“汉昭君王嫱故里”石碑两块。

归州屈原故里牌坊和两块石碑(网络图片)

△宜昌全年进出口货物总值为.57万海关两,关税收入总额8.20万海关两。

年(光绪十一年)

7月,中法战争结束后,轮船招商局宜昌分局恢复营业,原旗昌洋行宜昌分行撒销。

本年冬,宜昌镇总兵罗缙绅在宜昌江南点军坡立“汉寿亭侯点兵处”石碑。

△罗缙绅在镇台衙门内创办义学,专授标下兵丁子弟无力就读者。年停办。

△宜昌全年进出口货物总值为.71万海关两,关税收入总额为11.44万海关两。

△兴山县知县黄世崇主修《兴山县志》22卷,由经心书院刻本。

[未完待续]

年4月29日,于武昌阅马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