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流入重庆 始于合川 在朝天门与长江交汇 一路润泽巴渝大地滋养沿岸生灵 也正是从合川开始保护嘉陵江的热潮滚滚 人与江和谐相处的景象处处可见 生态治理候鸟现身嘉陵江畔 入冬以来,合川区东津沱滨江公园多了一群身披白羽的“客人”。它们是从北方远道而来的候鸟——红嘴鸥。水波平静的嘉陵江上,这群“白衣精灵”时而盘旋飞翔,时而嬉戏鸣叫。 岸边有不少拿着面包喂鸟的人,手持相机的汪莲在其中显得有些特别,她是一位“拍鸟爱好者”。以前每年,她只能前往昆明拍摄红嘴鸥,而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拍摄到红嘴鸥的身影。 据了解,这种俗名为“水鸽子”的候鸟每年冬天都会迁徙到南方温暖的湖泊、江河越冬。近两年,每年都有红嘴鸥来这里停留,而且数量越来越多。这群小生灵安居栖息的背后,得益于嘉陵江合川段生态环境的改善。 渔民陈大富曾在嘉陵江上捕鱼30余年。他回忆,十多年前,人们在江边散步会随手将垃圾丢在江里,江边餐饮船直接往江面排污,还有不少人在江边洗衣服,白色浮沫总是飘在江上。“看着母亲河变浑浊,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捕鱼时,他便义务打捞江面垃圾。 去年6月,合川区成立了一支义务清漂志愿服务队,陈大富任队长。志愿者们驾驶清漂船,用网兜、铁铲等工具将江面垃圾打捞上来。现在的陈大富已经退捕转产,渔网还留着,不再为了捕鱼,为的是呵护家乡的绿水青山。 目前,由渔民、居民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等组成的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达到了余人。此外,还有余人的义务监督员,随时进行巡视,如果发现有污染的情况,即时反馈给清理队,及时清理。这项措施,让生态保护的工作下沉到了基层,效果更好。 合川区还综合开展了河长制、雨污分离等等污染防治工作,从生活生产方面筑牢嘉陵江生态屏障。现在,嘉陵江合川流域总体水环境情况较好,全年水体总体保持在Ⅱ-Ⅲ类,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产业转型从源头将高污染“拒之门外” 三江合川,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是快速发展经济还是持续扮靓生态?合川选择从源头将高污染“清零”,让嘉陵江少一些受污阵痛。 据了解,为更好地保护嘉陵江、渠江、涪江流域,合川区出台《合川区三江流域环境保护负面清单》,明确了29项管控类别,特别是在空间规划布局上,禁止在嘉陵江、渠江、涪江沿岸布设化工、造纸、印染、重金属排放的工业企业。此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环保固定列席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实行环保首问制度,对企业环保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全过程跟踪。目前,通过负面清单制度,共否决了高污染项目16个,总投资超过30.6亿元。 如今,在嘉陵江、渠江之间,已经看不见高污染企业,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崛起中的合川信息安全产业城。这里位于重庆三环,城区外部拥有“铁、公、水、空”的立体交通优势,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40分钟、合川城区15分钟车程,出行江北机场和寸滩保税港约40公里,可直接报关出口。该产业城布局以信息安全为主的千亿级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信息安全产业基地。 合川信息安全城综合科科长陈维兵介绍,近年来,合川把以信息安全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确定为工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致力于形成千亿级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打造重庆乃至全国的信息安全产业高地。 目前,合川已初步形成以恒芯天际、博琨瀚威为代表的量子通信产业集群,以中证博芯、中合博芯为代表的芯片产业集群,以中安光电为代表的光电产业集群和以科技、中软国际、蜂巢互联为代表的软件服务集群,全部建成投产后,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亿元。 今年上半年,以信息安全为主的信息技术规上企业总产值达65.7亿元,同比增70.3%,对合川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54.7%。 来源:新华网 编辑:合川生态环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