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沈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780493835993284&wfr=spider&for=pc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南部,因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三江环绕县境,故名江城,是云南省唯一一个与老挝、越南接壤的县,边境线长达公里,素有“一城连三国”的美誉。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于年5月18日,江城县下辖5镇(勐烈镇,曲水镇,整董镇,康平镇,宝藏镇)2乡(国庆乡,嘉禾乡)。

江城县作为云南省唯一与越南、老挝两个国家接壤的县城,有着“一城连三国”的独特区位优势,边境线上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哈尼族、瑶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跨境而居他们保留着原始形态生存方式,十分有趣。

江城县国境线长达公里(中老段公里,中越段67公里),县内拥有一个国家级口岸:中老勐康陆路口岸(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以及3个边境通道(中越龙富陆路通道、中老牛洛河陆路通道以及中老漫滩陆路通道)。同时还是普洱、红河、西双版纳三个州市的结合部,并与绿春县、勐腊县、景洪市、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接壤,具有“一县连三国”、“一县接三州市六县(区)”的独特区位优势。

江城县99.6%是山地,森林覆盖率达68%,生长着桫椤、大树花生、柏木、黄扬木、花皮木等33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香八角、野三七、白豆蔻、砂仁、黄草等多种野生药材,有苦竹、甜竹、黄竹、白竹、大藤条、小藤条等10多种竹藤植物,有三丫果、杨梅、干天果、橄榄、山茶花、冬凤兰、竹叶兰等30多种野生水果和花卉,是大象、熊、猴、麂子、白鹇、穿山甲、蟒蛇等多种珍稀动物们的天堂。

江城特有的三神文化(神圣的国门文化,神奇的生态文化,神秘的民族文化),三江(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环绕,三十条河流纵横,气候宜人,空气洁净,负氧离子含量丰富,最高达每立方厘米个,被称为“天然氧吧”。

三国交界的十层大山、李仙江畔的亚热带雨林、狮子岩大山的奇峰异石、曲水镇的万亩胶园、牛洛河的万亩茶园,令人心旷神怡;哈尼族的“哈尼年节”、彝族的“火把节”和“丢包节”、傣族的“泼水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热闹非凡,令人流连忘返;跳笙、嘎尼尼、阿迷车、虎脊舞、孔雀舞、祭祀舞等民间艺术,令人目不暇接。

江城县少数民族:

江城县创建了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国庆乡)、1个民族特色镇(整董镇)、1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6个民族特色村、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

“露奶族”阿卡人

阿卡人是个跨境民族,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南部江城县(我国称哈尼族)、缅甸东北掸邦、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和泰国。他们的祖先靠打猎为生,属于典型的高山民族,属于少数民族。按照这里的习俗,阿卡族妇女从怀孕之日起就要裸露左边的乳房,一直到孩子两岁。这是因为她们信奉乳房裸露在外才能吸天地之甘露,孩子吸奶之后才能健康成长。

事实上,这和阿卡人崇尚生育文化是分不开的,即使是那些穿着现代服装的当地女孩,也会时不时地撩起上衣来擦汗,对身体的裸露毫不避讳。通常情况下,阿卡族妇女少则生四五个小孩,多则七八个,因此她们的乳房也就长年裸露在外,故此,人们也就习惯地把这里的阿卡人称为“露奶族”。

哈尼族

哈尼族有5万多人,是全县人口最多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嘉禾、曲水、宝藏等乡镇。哈尼族是江城县居住最早的先民之一,明朝宣德八年,朝廷在羌浪川一带设置钮兀司,封哈尼族首领任者、陀比为正、副长官,所辖领地包括今江城县的大部分地区。

彝族

彝族有1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国庆乡。彝族具有相对发达的农耕技术,他们勤劳、热情,小有名气的“帕卡茶”,叶子有不少都採自于一、两百年前的古茶树,而更让彝家人骄傲的是,这里始终弥漫着一种文化的氛围。

傣族

傣族聚居的整董坝子,与峰峦叠嶂的嘉禾乡不同,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独木成林的大青树,历经几百年的风月沧桑,映照出光华四射的民族品格,保存完好的干栏式建筑,彰显出坝区特点和傣族的聪慧睿智。

瑶族

江城县瑶族为蓝靛瑶(门),多分布于整董镇、康平镇、宝藏镇及国庆乡,人口在人左右。

拉祜族

猎虎民族拉祜族主要集中在宝藏镇坡脚组、国庆乡茶树林组等,他们和着时代的脚步,逐步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过上了幸福甜美的生活。

苗族

随着近年来移民人数的不断增加,苗族已成为江城县上千人的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新的家园开疆拓土,逐步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成为一批代表新鲜血液的“新江城人。”此外,布朗族、佤族、傈僳族、蒙古族、怒族等等,虽然人数较少,但他们同样以自己的勤勉包容,与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呵护着自己的生活家园。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非遗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傣锦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帕卡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傣锦

整董镇整董村城子三寨系傣族村寨(三寨为:曼贺组、曼贺井组和曼乱宰组),是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镇政府驻地,距县城56公里。是江城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适宜种植玉米、橡胶、茶叶、甘蔗、咖啡及冬农等亚热带作物。

曼贺、曼乱宰、曼贺井三个连片的寨子,寨子传统建筑保存相对完整,96%的建筑是传统的傣族建筑,寨子里,建筑规划有序,道路宽敞,畅通。传统傣族建筑物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村落变化灵活,错落有致,建筑物下层空旷、通风好,冬暖夏凉。

织锦是三个村寨的家庭手工业,以家庭为单位编织和销售,代代相传。目前,三个寨子有10几个织锦能手,从棉花到织出一匹傣锦的数十道工序,她们都掌握的非常熟练,其中咪宰君于5年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傣锦工艺精巧、图案别致、色彩艳丽,具有粗矿的质朴感和浓重的装饰性。它的图案有珍禽异兽、奇花异卉、几何图案等,每种图案的色彩,纹样都有具体的内容,展示了傣家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帕卡茶”

田房村哈尼族大哥蔡皓嵩,自从和父亲一起继承了祖上留下来的“田房上号”茶庄后,便一心向村里的白学英老人学习“帕卡茶”的制作技艺,传承其衣钵,守护田房村制茶的传统和文化。

“帕卡茶”,哈尼族阿卡人的语言,翻译成汉语就是“茶树老叶子茶”。为冬季采摘古茶树老叶子,摊晾后置入铁锅中加水,蒸汽软化揉捻后晒干,再用蒸汽将其软化舂到竹筒成形的茶。这种茶呈圆柱形,两头用笋壳包住,用笋叶和蒙古藤捆绑,干燥后一筒茶叶多克。帕卡茶原料很讲究,只选11月份到次年1月份之间经过霜冻受寒的、手掌那么长的古树老茶叶(亦称为‘江城冬片’)。“帕卡茶很适合刚学喝普洱茶的年轻人,其味道偏淡,不似大多普洱那般浓酽。

江城县民族节日

彝族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彝族火把节。节日期间彝族村寨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举行祭祀、祈福、赶集、杀猪、舂粑粑等活动。夜晚来临时,人们聚到一起,围到篝火旁,点燃熊熊火把,吹起芦笙调,跳起三跺脚,对歌比舞,共同庆贺节日。

哈尼历年节

每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哈尼历年节,哈尼人会邀请各地宾客共庆节日。节日期间,哈尼人身着特色民族服装,举行祭祀、祈福、赶集、杀猪、舂粑粑、歌舞表演等活动,并把各家的肉食、粮食、烧酒等集中来,做成色香味美的佳肴,围桌而坐,共享团拢古宴,畅想美好未来。

丢包节

丢包是青年男女传情达意的媒介,每年正月初二、十五、十六,青年男女会聚集到平整场所,举行丢包活动。丢包活动形式多样,有男女成排对丢,有恋人相约到丢包场对丢,有女子相中对象,就将包抛给对方传情,还有女子择偶要求有意男青年负重等等。

瑶族盘王节

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这天,瑶民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和青年男女以歌道情,寻觅佳偶的联谊会。

傣族泼水节

每年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是傣族的泼水节。节日期间,人们通过向客人泼洒圣洁的水滴,以示祝福。

此外,还有傣族的新米节、开门节、关门节,瑶族度戒、打斋、祭猎神、献谷秧,彝族叫魂、祭竜、陀螺节,苗族花山节等等。

丢包狂欢节

“丢包”习俗自古流传于中老越接壤的中国江城、越南奠边府、老挝丰沙里等地区,是当地人表达爱情和友谊的群众性游戏。

年12月30日至年1月1日第五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在云南普洱市江城县举行。一个县与两国接壤,一个节由三国联办,这在云南绝无仅有,这个县就是江城,这个节就叫“丢包节”。

本届“狂欢节”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有迎宾晚会、三国方阵巡游、开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国际牛体彩绘大赛暨彩牛展示、三国文艺展演、中老越三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边地之花”总决赛、丢包趣味赛、年中老越三国(普洱)边境商品交易会、三国风情摄影展暨民族民间艺术作品展等活动。

“狂欢节”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中老越三国轮流举办。9年10月2日至4日,首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在普洱市江城县举办;年12月9日至11日,第二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在普洱市江城县举办;年10月25至27日,第三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首次走出国门在越南奠边府市举办;年12月8日至11日,第四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再次走出国门在老挝丰沙里省举办;年12月30日至年1月1日第五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在云南普洱市江城县举行;第六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定于年12月29日至12月31日在越南勐谍县举办。

丢包是中、老、越三国周边地区人们参与最为广泛的一项活动。丢包又称香包或荷包,以菱形包最为常见,色彩斑斓,内装荞籽、草籽、谷物或各种香料,以一条主线吊着包的一个角,其余三个角系着彩色丝带,是男女传情示爱的信物,丢包节在漫长的传承中已经演变成三国周边地区的“情人节”。

而丢包节里的三国选手比赛,则为节庆本身增添了无穷的独特魅力。

丢包玩法中,“丢包穿月”的游戏规则为站在5米远的地方,往十几米高的“月亮”(直径一米的铁圈)抛丢包,以丢包从铁圈中穿过为胜出。

从前的丢包活动,由当地土司主持。参加丢包的男女,穿戴一新,由“乃少”(少女头领)、“乃冒”(伙子头领)带队在丢包场云集,各在一方相互抛掷,接住花包者,可得一份赏钱或一份鲜花。公子、王孙借机选美,使丢包活动具有娱乐求爱性质。

当代的丢包则具有广泛参与性,逐渐演变为趣味十足的运动。现在这种奇特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国际狂欢节,升华为三国接壤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交流平台,成为推进三国互联互通,增进三国互信和友谊,促进三国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文化载体。

节庆的成功举办,达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共谋发展的目的,取得了加强文化交流,增进三国友谊,促进边贸发展的丰硕成果。江城县代表还将会旗交接至越南莱州省勐谍县代表手中,标志着第六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将在越南莱州省勐谍县举办。

本届丢包狂欢节设置的10个比赛项目冠军,备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