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川渝横贯线出品这一次,重庆再次疯狂引智!向全球的科学家和创业者们伸出橄榄枝。4月22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重庆市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新闻发布会,通报《重庆市加快集聚优秀科学家及其团队的若干措施》(简称“塔尖”政策)、《重庆市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简称“塔基”政策)。新政出台,干货满满。1:采取安家资助、项目支持、岗位津贴、科研经费等方式集成奖补,奖励“塔尖”“塔基”人才在渝创新创业。2:支持建设优质平台,量身创设科研平台,按需提供科研设备、发展场地、后勤人员,优先支持设立专家工作室、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并鼓励领衔建立科研平台、优质学科、科技型企业,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支持。3:优秀科学家在渝成功转化科技成果,按技术合同成交实际到账额5%奖补。对优秀科学家及其团队成员,鼓励用人单位实行协议薪酬、股权激励等灵活分配制度。对获得重大创新奖励的,市级财政将给予1:1配套奖补。4:每年遴选支持名左右青年人才,给予人才奖励金和最高40万元的研究支持经费。5:全市统筹提供1万个创业工位,在渝创业青年人才可最长免费使用1年,并可申请最高万元的创业免抵押贴息贷款。6:对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企业引进博士或高级职称、高级技师等相应职级的青年人才给予安家补贴,对主城新区企业、“两群”地区单位引进硕士或中级职称、技师等相应职级及以上青年人才给予安家补贴。7:对中小微企业新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由上可见,重庆开始在人才储备上全面发力。对此,川渝横贯线解读如下。1、重庆作为直辖市,作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城市之一,无疑需要大量优秀人才。但重庆近些年来在全国的人才竞争力上并不占优。

此前,在某研究院数据中,年1-2月离开一线城市的求职者目标城市中,重庆只占3.4%,远远落后于杭州、武汉、成都、东莞、长沙、苏州等等。成都同为西南城市,此数据达到8.2%,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杭州和武汉,数据高出重庆一倍多。而且,在该榜单中,重庆吸引一线城市人才求职占比甚至低于东北城市沈阳。

因此,重庆对人才的吸引必须重视起来,在切分人才蛋糕战略上切记不可失位。2、对于第一点阐述,川渝横贯线曾撰文《人才不来重庆》一文,分析了重庆前些年重点偏向于高层次人才的竞争。比如,重庆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和《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实施办法》两个文件。而适应于普罗大众的“抢人大招”却少见全网性发布。此次,重庆除了“塔尖”政策以外,还有“塔基”政策,比如对中小微企业新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等。这些其实对一个城市的人气和活力同样重要。但是重庆还必须重视一点,即在政策尤其人才新政的发布上,一定要向全国发力。酒香也怕巷子深,此前我与外地诸多朋友甚至重庆本地企业和学生聊天,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他们对重庆的一些人才政策颇为陌生,而对杭州、成都等等的力度更为了解。在此,我必须向重庆再呐喊一次,利好于重庆、利好于人才引进、利好于企业的事,高调一些吧。有些事,该高调就得高调,总比不言语或者小量发声要好不止一点半点吧。政策出台了外界了解甚少,那意义在哪里呢?3、重庆智博会已连续举办三届,引进大量高端企业,川渝横贯线也就此写过多篇文章,比如持续引进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科大讯飞、华为、福特汽车、复星集团、浪潮等等巨头公司的合作项目。此外,重庆还在高校引智上下足了功夫,比如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学院、同济大学、吉林大学等等签订合作协议。如今,重庆再次在“塔尖”好“塔基”人才引进上发力,实际上是一次人才力量上的补充,对重庆、企业、科研、创业项目等等都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开篇我便说,这是重庆再一次疯狂引智。火车跑得快与慢,全靠车头带,一个城市的政策引导、扶持等等,十分重要。这一次,希望重庆能够有所大为,能够持续性地在人才引进上发力、传播,制造影响力,能够让诸多的顶尖人才和创业人才孔雀西南飞。人才,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角落,永远是最珍贵的。谁能拥有人才,谁才能赢得未来。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