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荷香芬芳,浸润美文馨香 名师课堂:21《杨氏之子》 (电子课本+朗读+图文+知识点+名师视频+练习+备课) 五语(下)正式版课本+每课人文素养(中心思想)归纳小学生的寒假作息时间表及创意寒假作业清单(家长必读)第一单元名师导学:第一单元学习指导第1课《古诗三首》第1课《古诗三首》名师视频第2课《祖父的园子》第2课《祖父的园子》名师视频第3课《月是故乡明》第3课《月是故乡明》名师视频第4课《梅花魂》第4课《梅花魂》名师视频《口语交际一》《语文园地一》《习作一那一刻,我长大了》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第6课《景阳冈》第7课《猴王出世》第8课:《红楼春趣》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习作二:写读后感《语文园地二》第三单元汉字真有趣我爱你,汉字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10青山处处埋忠骨11军神12清贫※习作四:他____了语文园地四第五单元13人物描写一组14刷子李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形形式式的人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16田忌赛马17跳水习作六:神奇的探险之旅《语文园地六》第七单元18威尼斯的小艇19《牧场之国》20《金字塔》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习作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语文园地七第八单元21杨氏之子见本帖22手指更新中第21课《杨氏之子》 电子教材(点击可放大看)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名师课堂教学视频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流量不限的大亨可随意) 主讲:齐老师 第一课时 21杨氏之子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shì)之子九岁,甚(shèn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qíng)。” 二、比一比,再组词。 梁()惠()诣()乃()禽() 粱()慧()指()奶()离() 三、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氏: (2)甚: (3)惠: (4)诣: (5)乃: (6)设: (7)曰: (8)未: (9)闻: 一、shìshènyìwèiyìngqín 二、梁国高粱;实惠智慧;造诣手指;乃是奶奶;家禽离开 三、(1)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2)甚:很,非常。(3)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4)诣:拜访,拜见。(5)乃:就;于是。(6)设:摆放,摆设。(7)曰:说。(8)未:没有。(9)闻:听说。 同课异构——《杨氏之子》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流量不限的大亨可随意) 21杨氏之子课时练 第二课时 一、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l____n________ì____ènq____ 梁乃氏甚禽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示:________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闻:________ 三、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1.注释: (1)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 (2)以:把。乃:于是。 (3)欲:想,希望。知:明白。 2.思考: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 ①何氏之庐也。庐:________________ ②人问其故。故:_________________ ③即遣还外。遣还:_______________ 一、liánɡnǎishìshènqín 二、1.诣:拜见乃:于是,就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2.示:给……看曰:说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3.未:没有闻:听见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三、(1)何晏七岁,象神童一样聪明智慧,魏武帝认为他很出色而很喜爱他。把何晏安置在皇宫里,想以此把他当儿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画出一方形,自己坐在里面。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这是(我)姓何的房子。”魏武帝知道了(这件事),就把他遣送出宫外了。 (2)①庐:房子。这是(我)姓何的房子。 ②故:原因。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 ③遣还:送回,遣送。立刻把他遣送出去。 知识点 知识点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撰有《世说新语》,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原有集,已失传。 本文的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撰有《世说新语》,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同“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为:在文中表示行为的对象,替的意思。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未闻:没有听说过。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这个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杨氏之子的机智主要表现在他回答孔君平的话语上。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联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背诵课文。可以借助课文的注释先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背诵。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从杨家小儿的回答可以看出他的机智与幽默。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以后,没有直接反对他的话,而是用“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拓展阅读链接:有趣的小古文篇译文+配图+注音(合集)图文解读 名师备课参考(学生略过) 21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3.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重点难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1.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文学家莎士比亚说过:“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今天老师有这样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出示课题,识记字词。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2.朗读课文,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自由地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4.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诣、梁”,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三、熟读课文,理解句意。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试着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理解语句。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呼”是什么意思?在句中应该怎样读出感情?这句话的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设”应该怎么解释?谁为谁设果?可以看出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以”“示”“曰”“君”各是什么意思?从而可以看出孔君平是怎样的一个人?应该怎么读出来?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未”“闻”“夫子”应该怎么解释?从“应声”可以体会到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课文的意思。 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很聪明。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四、熟读课文,质疑问难。 1.熟读课文。 (1)在小组内读。 (2)分角色朗读。 2.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预设:孔君平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杨氏子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了吗?他是如何回答的?) 第二课时 一、品读句子,感悟巧妙。 1.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他水果呢) (预设: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 (板书:杨梅 杨家果) (2)可是这么巧妙的言外之意杨氏子听出来了吗?(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板书:孔雀——孔家禽) (3)再自由读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 (4)教师小结:杨氏子不但会听,还挺会说。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老师担心你这样回答可能会气走客人哦。 (2)过渡语:比比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练读) (理解:未闻,夫子) ①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②夫子: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 (4)称孔君平为“夫子”显得有礼貌。我们分男女同学来读读看。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理解:应声答曰 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6)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二、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1.孩子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一个同学读。 2.过渡语: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全班背诵。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给你家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1)过渡语: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例子还有很多,就拿身边的事来说吧,几年前像“禁止践踏草坪!”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现在,你走进公园,你会发觉,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你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2)举例子。如: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2.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分享收集的资料。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如:“别吻我,我怕羞”“我怕修”“我不是碰碰车” (3)教师小结:大家为什么要笑,因为它幽默,这幽默的背后却在善意地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四、课堂表演。 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演简短的课本剧。然后推荐一组面向全班表演。及时组织评价。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孔君平 杨梅 杨家果 杨氏子 孔雀 孔家禽 (甚聪慧) 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虽短,但是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在感到新奇的同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我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应当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把古文读通、读顺,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因此,我按照“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三个环节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回读等。第三个环节中,要让学生在古文的语境中读出语感来,这可有点难,不像现代文的有感情朗读,于是我进行范读,让他们仔细听,引出古文朗读应注意停顿,这样节奏感才好。在理解文章意思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词中运用的方法,然后依次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力求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达到目标,放手让孩子自学,有不懂的地方请教同桌或小组同伴。孩子们大多能借助注释、插图、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文章。 紧接着,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巧妙”,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我先引出这篇古文最精彩、最吸引人的就是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然后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杨氏之子应答如何?没想到孩子们都读出了一妙所在: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二妙“未闻”之语气婉转却鲜为人知。于是,我只得拿出比较句子的方法。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我们先读了这似乎相同的两句,解释了意思,然后让学生当杨氏之子,我当孔君平,分角色对读,再换着读,让学生从读中感受杨氏之子应对的委婉、有礼。 最后让学生上台表演,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巧妙。从杨氏之子应对的巧妙和快速中,学生自然感受到杨氏之子的聪慧,从而理解第一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在文中统领全文的作用。 习题精练(荷香芬芳,伴您成长!) 参考答案:21杨氏之子 一、1.桥梁 造诣 2.家禽 二、1.C2.B3.C4.B 三、1.杨 能言善辩 口若悬河 2.世说新语·言语 梁国一个九岁小男孩智对客人 四、1.杨氏 父不在 指以示儿 2.其 儿 孔 君 夫子 孔君平 杨氏之子 3.B4.C5.语言 6.杨氏之子是一个聪慧、幽默、思维敏捷的孩子。 五个一百工程——名曲欣赏 声明:本文视频来源于腾讯网,教材来源于人教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综合整理编辑:荷香芬芳摄影:荷香芬芳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五年级知识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