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 “民以食为天” “食色,性也” …… 如果食物与文学搭上关系, 如果食物、文学和摄影三者结合, 那么, “秀色可餐”这四个字 恐怕又有别的意思了。 想知道 文艺界人士 都怎么对待“美食”吗? 请往下看! 古时会吃的“文艺骚客”很多,吃得有品位的文艺界人士也不少。 下面列举几位: 首先,追溯到春秋时期,圣人孔子就是一个十分讲究饮食的人,他的讲究涉及礼仪、卫生、口味等各个方面。 《论语》当中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大意为:不宜食用令遭受宰割的牛羊过于痛苦的肉类,不宜食用浪费掉营养的过于精细的米,这可以视为孔子的饮食文化思想纲要。 苏东坡钟爱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对于这道美食,他也有独特的个人见解: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宋代的诗人李渔也是一个对饮食颇有见解的有趣之人,著有《闲情偶寄》、《肉蒲团》。 他倡导素食,认为不食肉符合佛家戒杀的教义,有回归自然、自然淳朴之意味。李渔强调清俭节约,这也与他当时的地位和收入受到限制有关。他曾写道: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 陆游除了写诗以外,还有烹饪的特长,在他的诗词中,足足有上百首都是吟咏美食佳肴的,就连他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他也能赋诗一首,把那面条形容为传说中的天上食物“苏陀”:“天上苏陀供,悬知未异同”。 画家郑板桥不仅仅对绘画艺术下功夫,对于美食,他也同样不怠慢。 不过,这位画家的口味似乎比较清淡,而且对于美食的选择和刻画也相对比较雅致。郑板桥有“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家家户户剥春笋”等诗,记载了他的美食偏好。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名著里描绘了不少贾府的美食,想必作者本人对美食也有一定的研究和见解。书中例如:“奶油松瓤卷酥,胭脂鹅脯”,短短一句话,让人浮想联翩、垂涎欲滴。 清代还有一个很会生活的文学家,他就是随园主人袁枚,著有记录自家随园私房菜菜单的著作《随园食单》。 袁枚本人对美食就很有研究,而且他的随园里有不少私厨。据说他的私厨当中有一个叫“王小余”的,厨艺精湛,与袁枚经常在饮食之道上相互探讨,于是成为了彼此的知音。王小余去世以后,袁枚还为他写下《厨者王小余传》。 金天地大酒楼 别具一格的装潢、优质的服务、绿色健康的食物 传承特色餐饮,美食领航。口口流传,其为金天地特色。 承办婚宴.寿宴.商务和朋友聚会的最佳选择地。 凡预定宴席,则可享受机麻免费,茶水免费,正餐满十桌还可再享受三选一: 1满十送相同标准代金券一张; 2.指定白酒每桌一瓶; 3.指定啤酒免费喝! 旗下的小东堂时尚主题餐厅十月钜献,全场菜品5.8折, 转发朋友圈更可享受4.8折,每天一款特价菜低至1元,热忱期待您的光临! 订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