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点击下方音频,倾听合川故事

|主播

“同德福”作为合川最早的桃片品牌之一,已有年历史。年,合川人余洪春和内江人蒋盛文在合川城区柏树街49号创办“同德福”京果铺,生产蜜饯、糖果。同时,选用上等糯米、白砂糖、核桃仁为主要原料,试制成功薄片状的糕点--合川桃片。发展至今,同德福历经四代传承,如今的掌门人是余洪春的曾孙——余晓华。

|余晓华

我是同德福的第四代传人,合川桃片是在我们余家一代一代的付出心血,努力改革、创新中发展起来的,当时我曾祖父创立第一代合川桃片,就有形薄如纸、香甜滋润、色白俐片、绵软细腻、营养丰富的特点。那时候的合川桃片很受顾客欢迎,名声就是这么做起来的。年,我爷爷余复光做了第一次改革,他改良了配方和制作工艺,对材料也进行了精选,从此合川桃片名声大振,年的时候获得了美国费城世博会金质奖章。年的时候,我爷爷病故,“同德福”交到我父亲手里,然后我父亲把同德福做成了最好的桃片老字号。年的时候公私合营,直到年,我父亲又把同德福交给了我,那时候我才又恢复了“同德福”桃片厂,继续改革精良,发扬我们的桃片工艺。

|主播

从余晓华13岁起,父亲余永祚就口头传授给他桃片的各种配方和制作技艺,从15岁时开始练习手工切桃片,一练就是十年。

|余晓华

刚开始练的时候不能浪费桃片,就只有用萝卜练习,重复一个动作,一天下来五根手指都撑不开、手臂酸痛得用筷子夹菜都快夹不起来,后来我学会了盲切,这项技艺让我有机会去央视这样的大平台去宣传发扬我们的合川桃片文化、工艺。

|主播

年,47岁的余晓华克服各种困难,决定恢复“同德福”桃片生产时,合川已有10多家桃片厂,但他不惧市场挑战,毅然决定要让“同德福”品牌重振雄风。

|余晓华

重开桃片场的时候很艰难,那时我所有的动力就是之前对继承家族事业的承诺和我们家对制作桃片的意志传的承和坚守的精神。现在很少有这种家族事业了,更别说是一个工艺传承的世家。当时我欠了5万元的债,租厂房注册成立“同德福桃片厂”,员工只有3个人。但是无论如何,我都必须把同德福重新做起来。我父亲临死之前说“桃片要做就做好,不要给老祖宗脸上抹黑”,我不敢愧对老祖宗,因为同德福不仅是一个厂,这个老字号、这门手艺,是几代人的心血凝结成的。

|主播

余晓华敢于创新,先后研发出香酥桃片、豆香桃片、无糖型桃片风味羹等新产品,开发生产的桃片具有现代食品的色、香、味、形、营养丰富的特点。在生产实践中,他还不断创新探索,成功研制出桃片润粉装置、多层糕体液压墩糕装置、桃片卧式快速擦粉机,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主播

年,“同德福”入选重庆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也正是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个人也先后被评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合川桃片”代表性传承人、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优秀掌门人、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承人展示奖、北京中华老字号博览会“最佳技艺表演奖”、合川首届“十大工匠”、重庆市首届“十佳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人”入围奖等荣誉称号。

往期精彩回顾

"听见合川"第8期:合川羊肉粉—舌尖上的乡愁“听见合川”第7期:传奇老兵蒋诚

岁月立战功,深藏功名守初心“听见合川”第6期:一杯茶的故事,婆婆湾号“听见合川”第5期:她叫合川“听见合川”第4期:我的家乡合川“听见合川”第3期:创文路上,每个合川人都是最闪亮的明星“听见合川”第2期:手掌宝宝的生长之旅“听见合川”第1期:战疫中的点点萤火,汇成人间星河

让大家知道你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