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昔日涞滩古镇就是今天的下涞滩

游罢上涞滩,在二佛寺里参观祈福后,可从上涞滩小寨门出发,沿着一条缓坡石板路,游览渠江岸边的下涞滩。 

 

下涞滩原本是一个位于渠江西岸的水码头。这里背靠鹫峰山上的二佛寺,二佛寺修建于晚唐。因其是一个大的禅宗道场,香火十分兴旺,从渠江乘船到二佛寺烧香拜佛的多,位于二佛寺下面的涞滩码头渐渐形成码头集市。到了宋代,码头集市演变成一个江边集镇,这便是最初的涞滩古镇,也就是今天的下涞滩。 

 

下涞滩沿江修建了一条青石板老街,街上的青石板被时光洗得光亮,老街两边是繁华的商铺、酒馆和客栈,大批来自大巴山区桐油、硫磺等山货在这里交易、中转,下经水路运至合川、重庆,上经陆路运至遂宁、成都。清嘉庆年间,大巴山及华蓥山一代闹白莲教,为避免“教乱,”居住在下涞滩的人们只得在1千米外的鹫峰山上修筑山寨城堡,在城堡内修建街道和住房,涞滩集镇从下涞滩搬至上涞滩,即今天人们常游的涞滩古镇。 

 

集镇搬迁后,下涞滩老街仍然保留了下来。这条老街,不再作为集市,而只是作为一个江边码头。在下涞滩老街傍边,曾经有多座大型仓库,如盐仓、煤仓、粮库、食品站等,这些仓库从古代一直被利用到现代改革开放时期。

残存的老街是那样宁静,孤单的码头很少看到以前的木船,碧绿的江水轻轻拍打着江岸,逝水流年给人留下多少遐想。为了解涞滩古镇昨天与今天的历史,游人在游览上涞滩的同时,建议去游一游下涞滩。到下涞滩的老街走一走,到下涞滩残存的仓库和居民家中看一看,兴许会找到不少涞滩古镇的历史答案。

双凤镇有个梅石洞

在合川区双凤镇黄池村2社,有一座依山而建的龙王庙。在龙王庙旁边,有一个泉水喷涌的溶洞。这个溶洞,就是充满传说的梅石洞。当地人说,由于梅石洞内有许多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有的钟乳石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人们便称该洞为“梅石洞”。 

梅石洞入口是一个宽敞的洞厅,洞厅内摆放着一几张石桌子。从洞厅往里走,便是布满钟乳石的内洞。据当地人说,内洞很长,一直通向四公里外的响水洞。由于洞内有泉水,而且还有另外的出口,战乱年代曾被人们作为避难之所,最多可容纳余人避难。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嘉庆三年(公元年),白莲教从四川达州南下,一路杀来,双凤黄池村一带的民众余人躲藏洞中,因有“龙王保佑、观音济世、山王显圣”,民众躲过“兵燹”,于是便在洞口修建寺庙。为方便民众往来焚香朝拜,人们又在溶洞附近的小溪上之上捐资修建了一座“逢源桥”。 

在逢源桥附近,有一座刻立于清道光五年(公元年)的逢源桥碑。碑上刻有如下文字:“明東梅石一洞,特奇,脉络老龙、响水诸洞,上界分岔……洞內深幻奧窔,可容千余人住,犹忆嘉庆三年达匪兵燹(xian)裏人,所恃为保障者,此洞也,洵幽境也,昔修神庙装彩龙王三尊……沿洞而右崖边又有观音济世,山王显圣,于是近村首人募劝乐捐,依石厂以修祠……修砌石桥可便往来焚献……”   

上述碑文,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梅石洞的避难功能。当地人称,双凤镇黄池村原属合川县保合乡,后来因行政区划调整保合乡整体并入双凤镇。而保合乡的来历,就与梅石洞有关。因该洞在战乱年代保护余人活了下来,当地人便将该洞四周的村落称之为“保活”,后来“保活”演变为“保合”,并在清代设立了保合乡。如今,虽然保合乡不存在了,但梅石洞的“保活”传说仍在黄池村一带流传。

今日合川网采编自合川日报

点赞文明、拍砖不文明







































北京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治白癫疯办法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