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复杂又充满变数。

大环境如此,区域发展的压力不言自明。

岁末年初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已经清晰反映出青岛的应对思路。包括将招引落地项目作为“生命线”;利用政策红利,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补齐城市短板,每一个都是“硬骨头”。

如何啃,能不能干成,关键在人。

在此背景下,青岛再给干部“敲重锤”。2月24日,全市“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发出开局抓作风、聚力谋发展的强烈信号,并明确,本次活动贯穿全年。

1青岛面临的压力,比想象的要大。作为支撑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去年青岛固投增速仅为4.1%。固投失速,年,青岛GDP数据表现尚可,一是得益于外贸进出口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要归功于青岛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持续释放减税降费红利等。可是,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利器,固投不能一直不起势。况且,国际环境不是很乐观。所以转过年来,青岛立刻提出“狠抓项目”,领导带头招商。与此同时,青岛发起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希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同时,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目标从纸面落到实处,要靠“人”。虽然这些年青岛的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但仍有一些顽瘴痼疾未根除。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少数干部身上不亲民、不守信、不作为、不敬畏、不进取、不务实、不担当、不严细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动员大会之后,青岛迅速通报了5起背离“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典型问题。一方面,是震慑,是提醒;另一方面也说明,有些问题是真实存在的。青岛要想在全省当好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必须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将这些阻碍因素逐一破除。再者,近期国内发生的多起舆情,也给一众城市敲响警钟,包括青岛。徐州丰县事件应该是比较极端的案例,之所以影响如此恶劣,与当地少数干部“不作为”直接相关。事后,徐州在反思中提到,“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了巨大伤害,给地方声誉带来了严重损害。”这种损害往往是长期的,且会波及到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2根据《关于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青岛的力度可谓相当大。制定了不少重磅措施——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以上率下,采取“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等方式,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1周。市级层面搭建“互学互比”载体,开设“书记擂台”,区(市)委书记逐一登台,摆问题、亮目标、谈思路、列措施,面向全市公开;市领导同志牵头召开分管领域部门讲评会,局长逐一述讲,市领导同志点评提要求、促落实。加大典型问题通报曝光的频次和力度,营造氛围、形成震慑,每季度至少通报曝光1批典型案例。对全市经济运行及重点工作实行季度“摘星夺旗”考核,每季度在市级媒体“亮晒”;对承担省考核责任目标的部门(单位)实行“红黄绿”挂牌,对指标进展不佳的实行“上门”督导、跟踪问效。上述举措,有几个特点,一是抓“关键少数”,让“一把手”登台亮相;二是强调了“公开”,季度考核要在媒体公布;三是讲究实效。其中,给区(市)委书记摆擂台,是青岛首次推出的创新之举。毕竟,区市强,则青岛强。这是谁都懂的道理。如此做法,对每个区市都是压力。同时,可以倒逼一些相对“低迷”的区市,想出路、出实招。3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青岛要求干部提升的不仅是“作风”,还有“能力”。能力既体现在社会治理之中,也体现在被大家广泛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