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史上第一次川东劝业会也叫第一次商业劝工会,是本地区近代商业的先声与近代餐饮的序曲。 重庆第一次川东劝业会是哪年举办的 其实,这个问题,我早在年9月出版的《重庆味道》一书中作过介绍。最近又翻阅到不少珍贵的史料,再次激发了撰写的兴趣,不妨在此拿出来供大家分享。 在重庆市地方志编辑委员会总编辑室编著、年7月出版的《重庆大事记》一书“清光绪二年至宣统三年(年-年)”章节的“清光绪三十四年(年)”词条中,有这样一条记载:“是年,川东地区第一次工商业展览会在菜园坝举行。”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年2月出版,隗瀛涛、周勇著的《重庆开埠史》,书中写道:“年,清政府决定在重庆菜园坝开工商赛会。这是川东地区的第一次工商业展览会,各县均有人携带展品前来参加,游览者亦不少,盛况空前。” 以上两本书均认为,重庆历史上的第一次商业劝工会举办的时间是在光绪三十四年,即年。年1月,王雪梅在其论文《清末四川的劝业活动》一文中,也有相同观点:“在重庆,年,四川劝业道令川东道在重庆菜园坝举行首次工商业展览会,又称‘工商赛会’,川东各县均派人携带展品参加,一时‘游人云集,盛况空前’。年,重庆开办第一次商业劝工会,‘征集川东三十六属之物品,陈赛于南郊’,而且‘选其精美可式者寄送南洋,以为出品协会之赞助’。”在此,我认为“川东地区第一次工商业展览会”当指川东第一次劝业会,也称第一次商业劝工会,在民间叫“赛宝会”或“赛会”。故王雪梅的文章也未加考证与甄别,将同一件事说成了两件事情。因为根据现有史料,并未见到重庆在清末先后有两次在菜园坝举办类似活动的记载或说法。在《重庆大事记》年至年(清宣统三年)相关词条中,也只有年记载有川东地区第一次工商业展览会的一条内容,再没有其它劝业会、展览会的记录,说明川东地区第一次工商业展览会与川东第一次劝业会是同一件事。在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遗稿丛书《重庆市略志》中,也有一段记载可资佐证,即清末只有一次劝业会:“及前清末年,重庆的官商联合,在珊瑚坝开办劝业会,展览川产物品,并招商开设餐馆茶社,复特办一临时戏园,以点缀风景,此为川剧团的发轫。劝业会闭幕后,梅阁庙的同乐茶园、木匠街的阳春茶园首先成立,经常开演,剧团的基础乃定。”它说明,清末时的重庆只举办过一次劝业会,展览过有关物品,有餐馆、戏园在此期间发轫于渝城。所以,年举办过川东地区第一次工商业展览会的说法及时间是错误的。那么,究竟是哪一年举办的呢?其实,在重庆旧城南纪门外西南郊的菜园坝举办的川东第一次劝业会时间不是年,而是在两年后的年,即宣统二年,有许多史料可资证明。先说一个今人的考证。原四川大学教授王笛在其所著《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中华书局年1月第1版)一书中是这样说的:“年重庆开办第一次商业劝工会,‘征集川东三十六属之物品陈赛于南郊’,而且‘选其精美可式者寄往南洋,以为出品协会之赞助’。售货总额达28万余两。”他考证的时间是年。 其次,再说史料的证据。劝业会对当时四川的省会成都及成都人而言不算什么,因为四川省劝业会就是在成都青羊宫花会(也称庙会)集市的基础上改制而来的。青羊宫花会历史悠久,始于唐代,即每年的二月十五日(据说这一天是老子的诞辰日),属于道教宫观的青羊宫要举办庙会,而这一天又是所谓的“花期”日,所以庙会也称花会。光绪二十二年(年)开始举办第一次劝工会,至光绪三十四年(年),已连续举办三次,并在年第三次劝工会上改名为“劝业会”。会上,全省所属县、州、厅竞相将境内拿得出手的农产品及工业品均运至成都该地展销,会期长达二十五天。举办劝业会旨在提倡土产,促进贸易,发展工商业。然而,劝业会是舶来品。清朝末年,清政府受西方影响,为发展社会商品经济,决定模仿西方和日本的“博览会”形式,在国内举办工商业劝工会或曰劝业会,以实行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改良农业的新政,推行劝工、劝商的劝业活动,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赛宝会。三十年代在重庆报刊上刊登的有关文章也称的是“赛宝会”:“重庆开设餐馆,始自民国前三年之赛宝会(时间有误——本文作者注)。”赛宝会或曰赛会,在中国古已有之,只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它是英文ex-hibition的迻译,也就是现在经常使用的、由日文转译过来的“博览会”一词。近代赛会的基本作用有三:展览观摩;奖励比赛;推广销路。当时赛会的名称有展览会、劝业会、劝工会、工艺会、农产会、渔业会、博览会等,品类复繁。这类赛会虽强调出品展陈,但也兼及部分销售。 中国境内的“赛会热”在年南洋劝业会期间达到高潮。清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年),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端方奏请在长江要冲、东南重镇及开发实业得天独后的南京举办“南洋第一次劝业会”。此后,清廷批准了的奏折,并将南洋劝业会时间定在清宣统二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年6月5日)至十月四十八日(年11月29日),会期持续接近六个月。之所以将劝业会冠名为“南洋”,是因为从年起,南京的两江总督同时兼任“南洋大臣”已成定制。南洋劝业会正式开幕之前,两江所属各府州分别举办了39个物产会,专门展陈地方土特产品,并择优运往南洋劝业会参赛。两江以外的奉、直、豫、秦、滇、蜀(含渝——本文作者注)、粤、湘、鄂等省则先后成立了出品协会,广为搜罗赛品。经过积极筹备,由地方无数个赛会挑选出来的精品组成的、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于年6月5日在南京隆重开幕了。 重庆的赛宝会就是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出现的。公元年,时为清宣统二年。这一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日,即公元年2月25日,川东道、重庆府为响应清政府6月在南京举办南洋赛宝会的号召,在南纪门外的菜园坝举办了重庆第一次赛宝会。当时官方称为重庆第一次商业劝工会或川东劝业会。以下一系列历史资料最能证明其举办时间。首先,年,在《四川官报》上有一则“劝业设会”的消息:明年江南赛会,省渝均已设立出品协会。惟农产物及各项制造品恐搜集无多。重庆官商各界,现特于浮图关旧城基地方,仿照省城办法,筹设劝业会即附于出品协会,俟各物齐集,再由劝业道派员前往,查验提备往赛云。消息说,重庆将依照省城办法,在“浮图关旧城基地方”筹设劝业会。姑且不论地点是浮图关,还是“浮图关旧城基地方”即指浮图关下方的菜园坝一带,但时间肯定是在“明年”——即年。其次,劝业会举办后的年,在《四川官报》中,有一则“渝城赛会”举办的消息:重庆来函云:该埠组织劝业会,前经择定,南纪门外珊瑚坝嘉阳公所为会地。附近旷地,纵横数十丈,均建筑房舍,以为陈品分类陈列之预备。已于正月二十日开会。闻江安之竹货,荣昌、隆昌之麻布,以及各属商货皆已陆续麇集,该会制有快轮手车一百架,专备会场之用。故前往游览者颇称便利焉。说明劝业会地点择定在了重庆旧城南纪门外的菜园坝(珊瑚坝有误),时间为年农历“正月二十日”。但“正月二十日”的具体时间有误。当然,按殷周历法,每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都为“既望”之期。第三,年,在《四川官报》上的一则消息“组织赛会”有后续报道:本年南洋赛会,各处商埠皆先期组织协会,以为预备。重庆特于南纪门外菜园坝劝业会内,附设协会,计分四区。以嘉阳会馆为第一区,内皆各学堂成绩品,女子手工、标本及杂货、玉器。第二区则陈列各州县劝工局及渝城各工厂所制成品。第三区则各种洋货铺暨饮食店在焉,凡百余家。第四区则为戏园及农器陈列所。会中,劝工局出品以涪州、梁山、巴县所制各种理化器、机织布机为特色。渝城各工厂出品则建馨之罐头、鹿蒿之玻璃、因之香水亦颇占优胜。每日游人肩摩毂击,不绝于途,亦云盛矣。这则消息至为详细与重要。它几乎还原了当时劝业会的场景,可以使我们对重庆第一次劝业会有更多更详备的了解。第四,我们来看看宣统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即年3月10日)出版的重庆《广益丛报》“川东劝业会,道宪开会训词”的消息,这是劝业会举办后的记载:本埠开办第一次商业劝工会,陈赛川东物品。工商各界,极为踊跃,开会之日,自道府宪以次,皆亲莅会场,行开会礼。来睹者,络绎不绝。洵极一时之盛。将来川东实业必能大发达也。在其报道中,可见“第一次”“商业劝工会”“陈赛”等字样。第五,为了办好这次劝业会,川东道、重庆府非常重视,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有关大员均在其中。年《广益丛报》上刊登了其警界机构,由以下人员组成: 监督:方旭(川东道)坐办:郭钟美(重庆府)副坐办:周庆壬(巴县)提调:唐绍皋(知县)总理:石振春(典史)警务长:白曾源(末入流)警务长:林树森(末入流)警务员:刘骥声(附贡生)警务员:王兴(湖南巡检)据考证,括弧内的“未入流”即明清时期“从九品”之外的官员品级,“不及九品曰未入流”。 在中国画报出版社年1月出版的《旧中国掠影:-旧中国影像档案》一书中收集有一幅川东巡警营集体合影的图片,图注为:“年间的川东巡警营。图为该巡警营在担负第一次川东劝业会警卫时的合影。”也能旁证第一次川东劝业会举办时间为年。 第六,大会当天,道府县大员悉数到场,川东道宪、巴县县令两大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其一,川东道方旭的训词:今日为我重庆举行第一次商业劝工会,征集川东三十六属之物品,陈赛于南郊,且将于陈赛时,选其精美可式者寄送南洋,以为出品协会之赞助,事甚盛也。于是,我各工商界担登负篦,如约而来。品物纷陈,争先恐后,无论其制造之良莠,物产之精粗,试即此竞争热力扩而充之,欲……其二巴县令周庆壬的祝词:宣统纪元之二年春正月既望,为渝埠遵办南洋劝业会之出品协会即推广为川东劝业会开会之期,列肆鳞次,群珍骈集,郡县以下靡不奉二大府命令,蒐其土地之产品官私之……两人的名称说法有异,一为“第一次商业劝工会”,一为“川东劝业会”,但都指同一件事,巴县县令周庆壬的祝词最能说明川东第一次劝业会是宣统二年(年)正月举办的。这次赛会,川东地区所属各县都有参加。会上,各县纷纷将所出物产一一亮相。根据有关史料来看,当时川东道、重庆府所属各县的农副产品大致如下:巴县的罗汉谷、傲冬海椒、花生、杂菌、白麸醋、豆瓣酱、豆腐乳、黑麸醋、条丝面、白酱油、咂酒、土草纸、蓝靛、土竹席、黄白水丝、枳壳、白条粉;大足的香谷、茯苓、瓜子、酒;开县的茶叶、黄连、山药、阴米、特产大辣子;黔江的红麦、燕麦、苦荞、桐子、棬子、茶子;忠县的大麦、小麦、花椒、蒜、海椒;奉节的杉木板、楠木板、山茧、板栗、桐油、酱油、醋、酱、豆豉、菜油、麻油、蜂蜜、猪皮、黄杨细梳、毛葛巾、各色布匹;长寿的蓝靛、糯米、黄豆、胡豆;石柱的桐油、棬油、菜油、茶子油、棉花、酱、酱瓜、麸醋、豆豉、冬菜、蕨菜、魔芋;江北的齐头黄谷、牛角海椒、爬地黄瓜、糯高粱、麻豌豆;璧山的宽白布、杭缎、宁绸、纺绸、官纱;綦江的毛香早稻、油菜子、黑芝麻;巫山的独枝党参、香草、黄连;云阳的明参、黄杨木筷、方锦布匹、毛葛巾;江津的提花麻布、加宽夏布;荣昌的各色顶细麻布、各种弓扇;合川的椒底罗、倒光灯、制革靴、桃片;等等。 据当时的著名地域文化专家、写有《重庆掌故》的刘玉声回忆及有关史料整理:那一天,在平整宽大的菜园坝上,“百业荟集,珍奇杂陈”,大清龙旗飘飘,鼓声锣声阵阵。杉木、楠竹、篾席、稻草捆绑而成的棚摊齐刷刷排列江岸,鳞次栉比。摊上陈列着来自川东道、重庆府所属县、州、厅的物产、工商产品及农具、器物等。在会场里,也有用木材、楠竹等搭设的颁奖台。由川东巡警营头裹青布帕、身着戎装,腰扎皮带,脚蹬皮鞋组成的卫兵在外围及场内担任警戒和执勤。他们肩扛步枪,注视着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看稀奇”、“凑热闹”的人们。说稀奇,倒也稀奇。在这里,重庆的第一家既听川戏又喝茶的戏园诞生了,它就是同乐茶园(一说荟芳茶园,存说),成为重庆最早的戏园。戏园最早叫茶园,后来也有称作舞台的。在没有戏园之前,演戏的场所一般在会馆、庙堂、乡镇以及私宅的喜庆堂会。展会开始后,戏园由川戏“义泰班”在此演出,每天演出两场。当时还没有电灯,只能用煤气灯照明,故傍晚前即停止演出。虽然是临时搭设的竹篾棚,但面积较大,四周架有环楼,作为女宾看台。在戏台的下面,摆放着一排排长条桌,上面铺上白布,有座椅及板凳,每天到此听戏的人络绎不绝。听戏时,有茶房为每位观众泡上一壶茶,并配有瓜子、花生之类。观众可以一边看戏,一面吃零食。茶房就在边上一刻不停地为观众打毛巾、掺开水,当然也不会忘了收小费。在这里,重庆的第一家既开堂零售,又可以让客人进店围坐餐桌叫菜吃饭的餐馆开幕了,它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留春幄。由于在展场搭设开张后,大家对这种设宽敞坐堂,又能摆筵席,可以点炒菜、蒸菜、煮菜,还可以吃热菜、凉菜及便饭的形式感到新颖、稀奇,再加上随到随点,自由随便,故来此吃“稀奇”的人很多,天天打拥堂。这一下,留春幄不仅赚足了银两,还赚足了吆喝——打出了名声。也正因为如此,展会结束后,几个股东一合计:一不做,二不休。就干脆在陕西街找到一绝好位置开起了留春幄餐馆。 在这次劝业会上,售货总额达28万余两。许多产品及农副产品还获得大会奖励。这次劝业会的成功举办,是重庆历史上的第一次商品展销会,成为近代重庆商业贸易发展的先声和重庆餐饮、戏园及展会的序曲,为推动重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地方贸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老菜谱中寻觅老味道(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