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遗址位于中国重庆市合川区东城半岛东北部海拔.22米的钓鱼山上。从公元年到年,南宋合州军民凭籍钓鱼城天险,抵抗蒙、元军队36年。 钓鱼城遗址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先后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游览胜地,并于年10月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年5月入选《“十二五”期间重要大遗址名单》。在钓鱼城上,现存有总长8公里的城垣、8座城门,以及炮台、墩台、栈道、暗道出口、水军码头、兵工作坊、武道衙门、军营、较场、皇宫、天池、泉井等南宋军事及生活设施遗址。 镇西门 镇西门是钓鱼城8座城门之一。该城门构筑于西城小山堡的悬崖之上,当年钓鱼城军民曾施以栈道出入。在钓鱼城36年抵抗战争中,楼高地险、易守难攻的镇西门阻止了蒙、元精锐的数十次进攻,起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作用。现在的镇西门,由宋代的基础、清代的墙体、现代的雉堞和城楼构成。 南水军码头遗址 南水军码头遗址东、西长余米,南北最宽处70.2米。整座码头由泊船港湾和平台式江防阵地两大部分构成。位于西侧的江防阵地系利用岸边坡地,进行人工平整后填加粘土碎石逐层夯筑,再于外部砌筑护坡条石挡墙加固而成。共有石砌挡墙3组共16道,形成对应的层层平台。各层平台上除有炮台、礌石堆等遗迹外,还有排水沟渠和上山石级大道,使其整座码头具备了巩固江防和提供后勤保障的独特功能。 “护国名山”石坊 “护国名山”石坊面阔7米,高8米,四柱三门三楼,仿木结构的梁、枋、斗拱俱全。该石坊的前后分别有“护国名山”、“护国禅林”的楷书题额,字大径尺,结构谨严。史料记载,该石坊为清代道光年间,护国寺住持山元和尚集资兴建,横额系他亲笔所书。现在的护国名山石坊是年底恢复重建的。 飞来寺 飞来寺始建于年秋季,得名于寺中的“飞来佛”。所谓“飞来佛”,即唐代凿造在钓鱼山上,今“古钓鱼城”摩崖题刻处的弥勒佛造像。年7月,因连月大雨而发生岩崩,这尊站佛造像就连同岩石由山顶坍塌而下,跌落于此,由于该造像仍然站立,仿佛从天飞来,州人故于翌年捐资建立了飞来寺。年,随着钓鱼城前山始关门片区环境整治工程启动,飞来寺得以重修一新。 北宋石曼卿“佛号”题刻 在护国寺前钓鱼台右下侧离地表2.16米的岩壁上。面西。摩崖高3.4米,宽2.6米,面积8.84平方米。上有楷书、线刻“三尊”(即:阿弥陀佛、释迦佛、弥勒佛)佛号3行共12字。文曰,“无量寿佛、释迦文佛、弥勒尊佛”。每字高0.8米,宽0.7米,为北宋著名文学家石曼卿手书。原本刻在钓鱼山江对岸的龟山寺内。南宋乾道元年(公元年)合州知州丁觉以墨本出示石照县尉文焘,文焘遂纠工刻于此处。该佛号摩崖笔力遒劲,法度森严,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与“一卧千古”摩崖和“钓鱼城”摩崖,并称为钓鱼城“摩崖三绝”。 南宋王休“一卧千古”题刻 在悬空卧佛西侧离地表2.4米的峭壁上。刻于南宋绍兴元年至淳祐元年(—年)。摩崖高0.74米,宽2.73米,面积2.02平方米。字径0.65米。楷书、阴刻。落款曰:采亭王休书。该题刻笔力雄健,气势非凡,令观者无不为之赞叹。 南宋王休“山人足鱼”题刻 “山人足鱼”题刻在千佛岩右壁米距地表2.8米的峭壁上。刻于南宋绍兴元年至淳祐元年()—年)。题刻面南,高0.7米,宽2.7米,面积1.89平方米。字径0.6米。楷书,阴刻。落款曰:采亭书。该题刻笔势纯熟,苍劲有力,无论在书法和雕凿技艺上都堪称上乘之作。 清代沈怀瑗“钓鱼城”题刻 “钓鱼城”题刻现存于护国门外,山道右侧离地表2.2米处的峭壁上。摩崖高0.96米,宽2.4米,面积2.3平方米。“钓鱼城”每字字径0.7米。楷书。两侧有记曰:“清乾隆庚子(即乾隆四十五年,公元年)孟春”、“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沈怀瑗书”、“僧一清泐石。” 沈怀瑗时任合州州同。其人喜吟咏,尤工书法。“钓鱼城”题刻再现了作者“笔锋俊逸酣沉,使转有致”的神韵。 郭沫若摩崖诗 郭沫若摩崖诗在城南护国门外徐澜摩崖诗右侧距地表3米的山崖上。刻于年7月。题刻面南,高7米,宽5米,面积35平方米,字径0.3米。 年6月3日,郭沫若在北碚管理局局长卢子英的陪同下专程到钓鱼城考察,随后写成《钓鱼台访古·华国英撰重建忠义祠碑》一文,原载于是年8月出版的《说文月刊》第3卷第7期,后收录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沫若文集》第12卷中。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郭沫若在文中赞颂了王坚、张珏等守城英雄的忠勇坚贞,对清末合州知州陈大文将开城降元的王立及其熊耳夫人同祀于忠义祠中之举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这首诗即为文中抒怀之作。 主办方:中广文化传媒科技 主编:黄天一副主编:张中旭 总监:钟青编辑:朱平川 本文由中广文化传媒科技编辑整理自网络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