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面文字直接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合川区“一大堵点”马上要修人行天桥啦!终于等到你! ●风油精除了止痛、止痒,还有这么多想不到的妙用!●在合川工资元左右的,你就等着面对现实吧! ●一女子把葡萄干煮水喝,结果万万没想到… ●渝A、渝B、渝F、渝C...重庆所有车主们赶紧看,出事了!! 近些年,怀旧情怀在重庆如蔓延的春草,慢慢根植在市民的心里。一座座被重新忆起的古镇、一条条充满文艺气息的古街老巷,被大众从遗忘的角落里探寻出来。很多人都在这样的热潮里陷入对老旧事物的依恋,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人”。 重庆市合川区文峰古街便有这样一位“守护人”——合川区美协主席李永生。他掏自己的钱,开设了一家属于大众的文峰书画院,用画硬笔画的方式来守护合川大大小小的古老建筑。 从一支黑色签字笔,到近千支空壳笔芯;从一张白色画纸,到多幅精美的老建筑硬笔画;从每小时要画一万笔的付出,到如今数不清的硬笔画痕……他说,画画已经成为他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用硬笔勾画出合川目前还留存的老建筑,是他守护和传播合川传统文化的方式。 本月初,记者采访到了这位合川老建筑的“守护人”,他有怎样的故事?请跟随本期《城市相册》一起来看看。 李永生原本是一位画马的画家,13岁起便跟随被美术界称为“江马儿”的江从革老师学习画马。“长啸惊天抒斗志,奔腾卷地起风雷”,对于画马,李永生有着独特的见解,总能生动、形象、准确地勾勒出马的神态特质。有画家曾给出这样的评价:“李永生的马,虚实、动静结合完美,着色浓淡恰好,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图为李永生画马场景。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以画马著称的画家,近两年画的最多的却不是马,而是合川周围不被外人所识的老街小巷。同时,画这些老建筑之时,他不再用水墨着画,而是选择用硬笔勾画。究其原因,他说,“要把合川珍贵的传统文化印迹留给子孙后代”。图为李永生在东渡老街硬笔写生。 据李永生讲述,几年前的一个早晨,他因锻炼身体来到钓鱼城小白塔景区附近,令他感到惊讶的是,曾经显目的小白塔竟被周围的火锅棚完全遮蔽,丝毫没有当年的光辉。“33年前,我曾经来到小白塔画过水彩画,当时还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文化遗址,没想到时隔数年,却变了模样。”他说,当时便下定决心,要用手中的笔画出合川还留存的老建筑。图为李永生行走在合川老街上,观察老建筑的遗迹。 立说立行。紧接着,李永生便投入到硬笔写生合川老建筑的工作中去。从一支黑色签字笔,到近千支空壳笔芯,李永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的每幅硬笔画,快的话大概需要一个小时,耗时最长的一幅,总共花了八个小时,画了八万多笔。从年开始硬笔写生,到如今,李永生已经画出多幅完整而精美的硬笔画,把合川涞滩古镇、东渡老街、官渡码头、龙游寺、草街子老街、三庙秦家祠堂朱家巷等大大小小有韵味的古镇老街画了个遍,装满了七八个画册。图为李永生向新华网展示的一部分硬笔画作。新华网李相博摄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条老街——东渡老街,因为他的硬笔画被更多人所熟识;也因为他的呼吁,东渡老街得到了有效保护。图为保存较为完好的合川东渡老街渡口。新华网李相博摄 合川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不少的老街、老巷、老码头、老城门、老牌坊。为更好的宣扬合川的这些古老建筑,年,李永生掏自己的钱在合川区文峰古街开设了文峰书画院。据李永生介绍,书画院开设之后,吸引了不少游客。“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书画院的面积太小了”,一百多平方米的书画院,只能展示有限的作品。因此,他希望合川也能有一家博物馆,专门用来展示合川老建筑等传统文化。图为李永生带新华网走访合川老建筑,并在现场作起画来。新华网李相博摄 站在文峰书画院充满墨水味的画室里,李永生向我们展示了他最近一段时间正在做的事情,给书本《钓鱼城的故事》画插图。李永生说,《钓鱼城的故事》需要40来张插图,今年下半年就要出版。由于时间较为紧迫,除了外出写生,他每天还要额外抽出时间在画室作画。遇到中午的时候,就在画室进行简单的休息,几把椅子就可以拼成一张床,一件军大衣就是他的被子……图为李永生平时作画时所用的工具。新华网李相博摄 图为李永生正在作画。天道酬勤,每一分耕耘都会得到相应的收获。我们相信,不久之后,我们便能在《钓鱼城的故事》这本书中看到李永生的硬笔画,看到他笔下不一样的合川美景。新华网李相博摄 年出生的李永生今年57岁,已经是年近花甲的年纪,但这并不影响他画画。因为画画已经成为他“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他“终生都丢不掉的爱好”,使他“一辈子也不用退休”。 来源:新华网 宣传合川,服务合川,坚持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