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0906/95713.html 本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对外发布,规划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提出了经济圈建设的九项重点任务,指明了到年和年的发展方向。 根据《纲要》,双城经济圈将以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为导向,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促进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 《纲要》对重庆和成都这“双核”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美好的方向、给予了由衷的期许。重庆和成都这“双核”城市定当不负众望,把“双核引领,区域联动”落实好,让自身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提升双城发展能级 《纲要》面向新发展阶段、着眼现代化,提出“要优化重庆主城和成都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引领带动双城经济圈发展。” 对于重庆的城市发展,《纲要》要求重庆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先行先试,做好如下工作: 1.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 这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强调的要“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的出处。“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这四化进一步加快了重庆的现代化步伐,为重庆“年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打下城市的实力和特色基础。 2.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 这“两中心两枢纽”可谓是对重庆“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等城市地位在“十四五”期间的呈现和丰富,为“十四五”阶段重庆应该怎样建设给出了具体的设计,对“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也是有力支撑。 两江四岸核心区之江北嘴张坤琨摄/视觉重庆 3.以长江、嘉陵江为主轴,沿三大平行槽谷组团式发展,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 “以长江、嘉陵江为主轴,沿三大平行槽谷组团式发展”可谓是对重庆中心城区发展的精确而又宏观的表述,重庆中心城区的城市发展,要处理的正是两江和被“四山”分割形成的三大槽谷之间的关系。而对重庆中心城区的高质量发展而言,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是两大最重要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一定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涉及城市更新与两江四岸整体提升工作,需要进一步花大力气做好。 对于成都的城市发展,《纲要》提出了“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等,形成“一山连两翼”城市发展新格局。” 天府新区总部商务区 值得注意的是赋予成都的“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的城市功能定位,与赋予重庆的“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形成了错位,成都的城市功能更偏重于经济、科技、文化,而重庆在制造业、金融、交通枢纽上被赋予了重任,“国际门户枢纽”则是《纲要》对于重庆和成都的共同要求。 二、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纲要》对都市圈这种“双城经济圈”的“圈内圈”的培育也是十分重视,提出要“把握要素流动和产业分工规律,围绕重庆主城和成都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带动中心城市周边市地和区县加快发展。”对重庆都市圈如何发展,《纲要》提出: 梯次推动重庆中心城区与渝西地区融合发展。畅通璧山、江津、长寿、南川联系中心城区通道,率先实现同城化。强化涪陵对渝东北、渝东南带动功能,支持永川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职教基地,支持合川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推动建成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推进綦江、万盛一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打造重庆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周边的战略支点。推进重庆向西发展,提升荣昌、铜梁、大足、潼南特色化功能,建设与成都相向发展的桥头堡。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 重庆都市圈建设,渝西地区是薄弱环节。因此,《纲要》按照梯次发展的原理,为渝西的发展设计了定制化方案,围绕如何促进重庆中心城区与渝西地区融合发展,设计了一是璧山、江津、长寿、南川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二是涪陵、永川、合川、綦江—万盛成为重庆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周边的战略支点城市。三是荣昌、铜梁、大足、潼南作为与成都相向发展的桥头堡城市。四是对广安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指明了战略方向。可见重庆主城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定位是基于《纲要》的,广安与重庆多区县的战略合作也是基于《纲要》的。 此外,《纲要》对成都都市圈的发展提出了“充分发挥成都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加快生产力一体化布局,促进基础设施同网、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政务事项通办、开放门户共建,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推动成都、德阳共建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加快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和眉山片区融合发展,打造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促进成都空港新城与资阳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打造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推动成都东进,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将成都东部建成与重庆联动的重要支点。”的要求。 这是对未来成德眉资一体化发展形成成都都市圈的“画像”。未来成都都市圈要充分发挥成都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同时还要推动重庆、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这些目标的完成,有赖于成都都市圈进一步增强一体化能力,以及提升与重庆都市圈的合作能级。 三、促进双圈互动两翼协同 《纲要》提出要“依托资源禀赋、人员往来、产业联系等方面优势,强化区域中心城市互动和毗邻地区协同,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格局。”并提出了四个“发展”: 1.推动重庆、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夯实成渝主轴发展基础,强化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互动。支持遂宁与潼南、资阳与大足等探索一体规划、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建设模式。强化都市圈辐射作用,带动成都平原一体化发展,把绵阳、乐山打造为成都平原区域中心城市,支持雅安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支持黔江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 重庆、成都两大都市圈的相向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除了《纲要》里提出的运输通道建设、毗邻地区发展、成都平原一体化发展、增强黔江之于渝东南发展的中心城市作用等举措外,成渝地区这两年还开展了很多细化的活动促进两大都市圈的相向发展。比如10月22日,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协同创新区产业旗舰联盟第一次大会在两江协同创新区举行,这将有力推进重庆、成都两地的协同创新合作迈上新阶段。 2.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支持万州建设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南充、达州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发挥垫江、梁平、丰都、忠县、云阳节点作用,带动双城经济圈北翼发展。支持万州、达州、开州共建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强规划、政策、项目统筹,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探索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利益共享机制。 渝东北、川东北的部分地区作为双城经济圈的“北翼”,跨渝东北长江干流沿线和川东北大巴山区,承担着维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支撑川渝陕鄂跨省交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亟需增强的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能级。 3.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支持宜宾、泸州建设川南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带动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支持自贡、泸州、内江、宜宾、江津、永川、荣昌等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探索建立重大政策协同、重点领域协作、市场主体联动机制,协同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 泸州云龙机场 川南、渝西的部分地区作为双城经济圈的“南翼”,有着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便利,与“双核”城市的距离相对较近,白酒、商贸、电子信息、化工、纺织等产业相对发达等优势,需要加强跨省融合能力的培育,增强连接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优势。 4.辐射带动川渝两省市全域发展。强化双城经济圈对重庆市、四川省其他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引领带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涉藏州县、大小凉山等周边欠发达地区人口向双城经济圈集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最值得注意的是“引导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涉藏州县、大小凉山等周边欠发达地区人口向双城经济圈集中”这条,这是推动资源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体现,能进一步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西南区域的首位度,同时有利于人口布局的优化以保护生态环境、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而对于双核之外的成渝地区次级城市发展,欢迎阅读马路社对《纲要》的系列解读文章之《除了双核,规划纲要给成渝地区次级城市发展带来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