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4月26日,随着电子科技大学专场招聘会结束,年“百万英才兴重庆”四川行活动顺利收官。

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集中+分散、公共+市场、市级+区县”的形式,设置了线上专题、网络直播、线下校园专题等8场活动。共邀请到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发布岗位个。

截至目前,达成意向人,其中博士人、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3人、硕士人、本科人。

在引才纳贤的同时,本次活动也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既全方位推动了成渝两地人才、产城融合链接,实现两地人才资源优势互补,又引导区域内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人才创新发展,为唱好成渝“双城记”、合作共建双城经济圈提供了坚实人才要素保障。

川渝联动携手引才

加速高端人才集聚

从暖心的求职伴手礼,到参会企业给出的优厚待遇,再到给力的人才政策……

为期3天的引才活动,重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满满诚意,让四川高校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南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陈岩峰表示,重庆是该校重要的生源地,也是主要的人才输送地。近五年,共有名交大学子前往重庆就业创业,分布在家用人单位,包括政府、高校、企业,为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今后我们会继续利用学科优势,引导科研团队深入重庆企业,为重庆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为毕业生到重庆就业创业搭建更好的平台。”陈岩峰说。

事实上,近年来重庆与四川在人才交流合作领域动作频频。

年4月21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重庆举行,重庆、四川两地党委组织部正式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17项人才协同发展具体举措。

今年4月1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与四川省人社厅签订《川渝博士后人才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两地将通过多个方面的重点合作,加大引才、惜才、爱才、留才力度,共同打造中国西部博士后青年人才蓄水池,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4月24日,两地人才再迎喜讯。当天,重庆市委人才办与四川省人才办签署了《“天府英才卡”A卡与“重庆英才服务卡”A卡服务互认共享协议》,首批就科技咨询、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外籍高层次人才跨区域兼职创新创业、参观旅游、学术交流、研修疗养等七个方面服务实现互认。

不仅如此,《协议》还规定,持“英才卡”A卡的人才若在四川、重庆异地创业,符合条件的均能享受到两地提供的科创贷款服务;与此同时,川渝两地也将常态化组织两地持卡高层次人才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国情省情研修活动,并支持他们共同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联合开展重大项目研究和攻关。

“《协议》整合了两地人才公共服务的优质资源,有助于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对人才的吸引力,形成加速高端人才集聚的整体优势。”重庆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政策升级

“塔尖”“塔基”人才不断优化

四川行只是年“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大型区域性引才活动的第一站,接下来还将赴北京、西安等重点地区,开展近30场市外“线上+线下”引才活动。

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打造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到年,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名、产业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名、优秀青年人才2.5万名。

重庆引才的信心来自哪里?答案首先是给力的人才政策。

近些年来,重庆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推动人才与发展有效匹配、教育与产业紧密对接、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聚集起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

年,《重庆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实施,计划5年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名、团队个。目前共评选出支持重庆英才人、团队个,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支持对象中,重庆大学周绪红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重庆时隔7年再次获得该奖项;重庆师范大学杨新民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庆吉芯科技李婷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陆军军医大学许力凡入选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均实现全市“零”的突破。

年,重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等六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重庆市进一步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被誉为重庆推进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的“黄金18条”。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去年全市新招收进站博士后人,比年增加人,增长%,提前14个月实现“重庆市博士后倍增计划”,出站留渝比例提升至80%。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中,博士后占比达到40.7%。

今年4月,重庆出台《重庆市加快集聚优秀科学家及其团队的若干措施》(简称“塔尖”政策)和《重庆市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简称“塔基”政策),共提出17条“硬核”措施。将采取安家资助、项目支持、岗位津贴、科研经费、金融扶持、成果激励等方式集成奖补,激励“塔尖”“塔基”人才在渝创新创业。

平台优化

“一站式”服务让人才无忧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只有不断完善引才育才平台建设,才能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支撑。

近日,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双一流”高校研发机构——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正式揭牌。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代表,两江协同创新区面向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等设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35家。目前,已聚集创新人才超人,其中院士团队11个,博士近名。

这只是重庆近年来强化“招才引智”、加速构建用才“高地”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重庆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国科大重庆学院,与北京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联合办学,获批新建1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立项建设4所高水平新工科高校,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的学科增至43个。

创新主体建设方面,数据显示,重庆市有研发活动或机构的企业占比大幅提升,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2.6万家。建成63个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新增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3个国家级研究中心(站)。

不仅如此,服务人才发展,重庆更是认真的。

近年来,重庆打造了“市级—区县—用人单位”三级人才服务体系,建成市、区县两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

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重庆英才服务卡(含原人才服务证)张,其中市级A卡张,区县B卡张,提供服务7万余人次。计划提供人才公寓3万套、定向配租住房6万套。

去年,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在原人才服务证制度的基础上,服务事项由“8+1”项上升为“10+7”项,服务部门由原来6个扩大至12个。增加的服务事项包括知识产权服务、金融支持服务、税费优惠服务、企业注册登记服务、休假疗养和学术交流服务、住房保障服务、旅游服务、交通服务。人才荣誉感、成就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迸发。

完善政策引进人,搭建平台用好人,优化环境留住人,重庆“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正逐步形成,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End

●四川人社一季度“成绩单”出炉,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端出余个项目四川首场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推介走进福州●年薪10万+,降低学历要求,公安辅警招聘退役士兵优先录取!

通讯员

王淳

实习编辑

林世玺

校对

刘伟宏

审核

孙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